字好书
庆老堂

《庆老堂》

时间: 2025-05-10 02:25:52

诗句

板舆去国宦三年,华屋归来地一偏。

种竹常疑出冬笋,开池故合涌寒泉。

身闲楚老犹能戏,道胜邹人不更迁。

嗟我强颜无所及,想君为乐更焦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2:25:52

原文展示:

庆老堂
作者:王安石
板舆去国宦三年,
华屋归来地一偏。
种竹常疑出冬笋,
开池故合涌寒泉。
身闲楚老犹能戏,
道胜邹人不更迁。
嗟我强颜无所及,
想君为乐更焦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在外做官三年,终于回到家乡。
归来时发现家园有些偏僻,
我种的竹子常常怀疑冬天会生出新笋,
我开池塘时又觉得水流涌出像寒泉一样。
我身心闲适,虽已年老,仍能嬉戏,
而你却像道胜、邹人一样,不再迁移。
可惜我强颜欢笑,却无能为力,
想你为乐却更加焦虑不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板舆:古代的车子,代指出行。
  • :指做官。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地一偏:家乡的地势偏僻。
  • 种竹:种植竹子。
  • 常疑:常常疑惑。
  • 出冬笋:冬天生长竹笋。
  • 开池:开挖池塘。
  • 故合:本来就该相合。
  • 涌寒泉:涌出寒冷的泉水。
  • 楚老:指楚地的老人,表示闲适。
  • 道胜:道胜人,指古代贤人。
  • 邹人:邹国的人,代指隐士。
  • 强颜:勉强装出欢颜。
  • 无所及:无能为力。
  • 焦然:焦虑不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楚老”与“道胜邹人”都与古代贤人相关,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政治、经济、文化而闻名,倡导新法,推动社会进步。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在官场经历和回归故乡后的感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庆老堂》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现了王安石对归乡的思考与情感。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板舆去国宦三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外漂泊的经历,唤起读者对“归来”的期待与思考。接下来的几句中,描绘了归乡后的宁静与悠闲,“种竹常疑出冬笋”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身处境,“身闲楚老犹能戏”表现了他的淡泊与闲适,而“道胜邹人不更迁”则暗示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身身份与理想生活的对比。最后两句“嗟我强颜无所及,想君为乐更焦然”尤为动人,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虽然外表装作轻松,但心中仍然深感焦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板舆去国宦三年:表明诗人曾在外做官,离开家园已有三年。
  • 华屋归来地一偏:描绘归来的情景,虽然华丽的房屋依旧,却发现家园的偏僻。
  • 种竹常疑出冬笋:隐喻生活的细微观察与期待的无常。
  • 开池故合涌寒泉:开池塘时,水流涌出,象征着自然的规律与和谐。
  • 身闲楚老犹能戏:即使年老却仍能悠闲地娱乐自己,表现出一种淡泊的心态。
  • 道胜邹人不更迁:道胜与邹人是隐士的代称,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
  • 嗟我强颜无所及:虽强颜欢笑,但内心的无奈与焦虑依然存在。
  • 想君为乐更焦然:想念朋友的快乐,自己却更加焦虑不安,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道胜邹人不更迁”对比了隐士的安宁与自身的漂泊,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归乡与理想生活的主题,表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深刻体现了王安石的内心世界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与隐逸生活。
  • :代表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庆老堂》中提到他在外做官多少年?

    • A. 一年
    • B. 三年
    • C. 五年
    • D. 十年
  2. 诗中提到的“道胜邹人”主要指什么样的人?

    • A. 官员
    • B. 隐士
    • C. 商人
    • D. 学者
  3. “嗟我强颜无所及”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A. 高兴
    • B. 自豪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归乡情怀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庆老堂》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而后者则直接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安石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何都官通判虔州 汝州王制待以长篇劝予复饮酒因谢之 送吕寸丞希彦邠州签判 闻临淄公薨 望僊亭 山中夜行 至香山寺报秀叔 小村 马都官行之惠黄柑荔枝醋壶 五月七日见卖瓠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暮色苍茫 門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捣嗓子 因隙间亲 毋字旁的字 几及 克堪 抑枉 玄辞冷语 河清海宴 包含抓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刁的词语有哪些 越罗蜀锦 支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瑕不掩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