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6:06
《洞仙歌 黄后溪招饮江楼陪黄东石》
作者: 王慎中 〔明代〕
浸天凉影,见楼台翻倒。斜红日,低涵照。
怪鱼行不度龙睡乍惊,都错讶,人在水宫游眺。
朱栏閒凭处,淡雾疏烟,千嶂飞青被笼罩。
似高髻脩眉翠黛轻施,遥相对无情更恼。
看如此溪山逅良俦,却放丝樽停早花应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凉爽的傍晚,天边的倒影映衬着楼台,斜斜的红日低悬,光线柔和。奇怪的鱼在水中游动,惊动了沉睡的龙,似乎都在惊讶,人在水中游览,遥望四周。
朱红的栏杆旁,轻松地倚靠,淡淡的雾气和稀薄的烟雾笼罩着远处的青山,仿佛把一切都包裹在内。
就像是高髻和修眉的女子轻轻施展妆容,遥远的相对又无情,令人更加恼火。
在这美丽的溪山中邂逅良缘,却不知为何只留下丝樽饮酒,花期已逝却自得其乐。
王慎中,明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风格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为后人传颂。
这首诗写于黄后溪的饮酒场合,反映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畅饮、闲聊的愉悦心情。它不仅描绘了水天一色的美丽画面,也表达了对人生与情感的思考。
《洞仙歌》是一首极富画面感和音乐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开头以“浸天凉影”引入,清凉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丝惬意,随着“斜红日”的出现,诗人巧妙地交织了光影与水面的反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在描写中,诗人用“怪鱼行不度龙睡乍惊”表现出自然生物的活泼与水域的神秘,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奇妙。接着,朱栏的描写和淡雾、疏烟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与心理的双重享受。
最后的情感转折,通过“看如此溪山逅良俦,却放丝樽停早花应笑”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在思考人际关系和人生的意义,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一种对生活和情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无情和情感无奈的思考。
诗中“浸天凉影”描述了什么?
A. 楼台的反射
B. 大海的波浪
C. 树木的倒影
诗中“怪鱼行不度龙睡乍惊”中的“龙”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自然的神秘
C. 美丽的女子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快乐
C. 无奈
王慎中的《洞仙歌》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同为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的作品。虽然两者的风格与意象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