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38
青山千里,沧波千里,白云千里。
行程问行客,更无穷山水。
青史功名都半纸。
念刘郎鬓先如此。
桃源觅无路,对溪花红紫。
青山延绵千里,沧海波涛千里,白云飘浮千里。
行路的旅人询问旅程,但四周尽是无尽的山水。
青史上的功名不过是几张纸。
回想起刘郎的鬓发,早已如此苍老。
在桃花源中寻觅,却找不到通往的道路,溪边的花儿红紫相间。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怀见长,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桃花曲》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助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桃花曲》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三句通过描绘青山、沧波和白云,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和对人生旅程的反思。接下来的“行程问行客”则转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暗示着对理想的追寻与旅途中的迷茫。青史上成就的功名似乎只是一纸空文,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冷视,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不易。
“念刘郎鬓先如此”一句,既是对过去青涩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苍老。最后一句通过桃花源的意象,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对溪花红紫”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而又无法抵达的遗憾。这种既有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突显出人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代的是: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世外桃源
C. 战乱之地
D. 诗人的家乡
“青史功名都半纸”意指:
A. 功名利禄的珍贵
B. 功名的短暂与虚幻
C. 诗人对功名的追求
D. 历史的重要性
诗人在诗中对刘郎的描述,主要表达了:
A. 对故人的思念
B.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自然的赞美
可以将《桃花曲》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理想生活的追寻,但《桃花曲》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的无奈,而《桃花源记》则展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