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5:47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作者:李商隐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
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
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
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波割。
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
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
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内心情感和生活状态。诗中提到她的发髻和装束,表明她的心情并未因外表而有所改变,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她感到羞愧,像是白茅草人般无力,似乎月亮落下后,星星也不再陪伴。她还提到结茱萸的枝条,和撕开秋莲的情景,暗示着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波光独自闪烁,却无法装入彩囊,象征着她无法抓住那一瞬间的美好。她的妍丽双眼中夹杂了香屑,传达出一种柔美而又悲伤的气息。最后,诗句描述了她的孤寂与绝望,似乎在说即使是清澄的香气,也无法掩盖内心的苦涩。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蕴石,晚唐诗人,因其诗风细腻而富有情感,被誉为“诗中有画”。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现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李夫人歌》是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个人情感的探索。在唐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李夫人歌》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展现了李商隐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独到理解。全诗通过描绘女子的外在形象与内心情感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凄凉与美丽并存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表明了女子虽然装束整齐,但内心却是松散的,暗示着她的心情不如外表那般安宁。接下来的“惭愧白茅人”则进一步表达她的自卑和无奈,仿佛在说即使身处繁华之地,内心仍是孤寂。
诗中运用大量的意象,如“茱萸”、“秋莲”、“波光”等,既描绘了女子的生活环境,也象征着她内心的情感变化。尤其是“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一语,展现了她对美好瞬间的渴望与无力抓住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最后几句中,诗人以“黄河欲尽天苍黄”作为结尾,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悲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个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通过比喻将女子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对仗的使用则使得诗句更加工整,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女性的内心情感展开,揭示了她们在外表光鲜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那种无法言说的心灵挣扎,展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夫人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蛮丝”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