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书所见

《偶书所见》

时间: 2025-07-31 14:20:22

诗句

江头野鸭太颠狂,乱入荷塘逐藕香。

莫讶无情任来去,花深原有紫鸳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20:22

偶书所见

作者: 张乔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头野鸭太颠狂,
乱入荷塘逐藕香。
莫讶无情任来去,
花深原有紫鸳鸯。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野鸭显得十分狂妄,
它们乱闯进荷塘中追逐藕的香味。
不要惊讶于它们的无情随意来去,
因为在花丛深处,原本就藏有紫色的鸳鸯。

注释:

  • 颠狂: 狂妄、放肆的样子。
  • : 追逐。
  • 藕香: 莲藕的香味。
  • 莫讶: 不要惊讶。
  • 无情: 在这里指的是不拘小节、随意。
  • 紫鸳鸯: 指的是一种水鸟,常作为鸳鸯的象征,表示爱情和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性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江边的某个时刻,诗人在观察自然时的随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偶书所见》通过描写江边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江头野鸭太颠狂”,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野鸭的自由与放肆,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状态。接着“乱入荷塘逐藕香”,则将焦点转向荷塘,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好,以及野鸭与荷花的和谐共存。

“莫讶无情任来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理解,似乎在告诫人们不要对自然的随意感到惊讶。在这随意中,反而流露出一种深层的自然法则。最后一句“花深原有紫鸳鸯”,则是对生命情感的隐喻,象征着在喧嚣中依旧存在的静谧与美好。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既有对自由的向往,又有对爱情的温柔关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诗中表达的自然景象与人性情感的交融,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野鸭的狂放,反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
    • 第二联则通过荷塘的香气引出自然的细腻与丰富。
    • 第三联转向哲理,反映出一种对自由的理解和包容。
    • 第四联以鸳鸯象征爱情,暗示在自然的深处还有更多美好的存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 “紫鸳鸯”暗喻爱情的美好。
    • 拟人: 描述野鸭的“颠狂”赋予其人性特征,增强生动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命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由、爱情和自然美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野鸭: 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荷塘: 代表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 藕香: 体现自然的芬芳与生命的滋养。
    • 紫鸳鸯: 象征爱情的纯真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头野鸭太颠狂”中的“颠狂”最接近的意思是: A. 冷静
    B. 疯狂
    C. 安静
    D. 温柔

  2. “莫讶无情任来去”中的“无情”指的是什么? A. 情感丰富
    B. 无拘无束
    C. 忍耐
    D. 残忍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张乔的《偶书所见》和李白的《静夜思》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自然景象展现生命的活力,后者则通过夜景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张乔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次韵元实病目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 其二 粹老家隔帘听琵琶 寺斋睡起二首 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伯父祖善耆老好学於所居紫阳溪後小马鞍山为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清平乐(私情) 杨凝式行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盲辨色 传龟袭紫 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药具 包含夙的词语有哪些 钩隐抉微 匸字旁的字 没头鬼 局骗拐带 包含答的词语有哪些 止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五月飞霜 表面光 上网卡 龍字旁的字 资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