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6:15
离邮九日奉怀伯兄将自燕都出塞
高邮雄镇控南淮,野水苍茫没草莱。
独立自怜云物好,隔船遥见菊花开。
燕山秋色余金狄,塞上悲风接玉阶。
天地到今谁涕下,幽州此日莫登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高邮的感受,看到南淮的雄镇,野水苍茫,草木淹没在水中,感到有些孤独与自怜。远远的船上,可以见到菊花在开。燕山的秋色中,金戈铁马的气氛依旧,而塞外的悲风则吹拂到玉阶之上。这样的天地之间,谁能再为此流泪呢?幽州的这一天,我不想再登上那高台。
魏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彭年,号静庵,江苏扬州人。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写于魏禧离开高邮的日子,心中对亲朋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以高邮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在“高邮雄镇控南淮,野水苍茫没草莱”中,诗人首先描绘了高邮的雄伟和自然的苍茫,展示了大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接着,诗人转向自我感受:“独立自怜云物好,隔船遥见菊花开”,这两句抒发了他对美好景象的欣赏,却也透出一丝孤独与自怜。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既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后面的“燕山秋色余金狄,塞上悲风接玉阶”则将视角拓展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对比,突显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最后两句“天地到今谁涕下,幽州此日莫登台”则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和历史感,情感深邃而不失优雅,使人深思。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情感深邃而细腻,融合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高邮”是指哪个地方?
“菊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的“幽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相似主题时所采用的不同视角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