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55
狂吟七言十四韵
白居易 〔唐代〕
亦知世是休明世,自想身非富贵身。
但恐人间为长物,不如林下作遗民。
游依二室成三友,住近双林当四邻。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香山闲宿一千夜,梓泽连游十六春。
是客相逢皆故旧,无僧每见不殷勤。
药停有喜闲销疾,金尽无忧醉忘贫。
补绽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赖交亲。
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囷。
洛堰鱼鲜供取足,游村果熟馈争新。
诗章人与传千首,寿命天教过七旬。
点检一生徼幸事,东都除我更无人。
这世间的繁华与清明,我也知道是何种世道;我只想做一个不追求富贵的人。
但我担心人世间的物质太多,不如在山林间做一个隐士。
我与朋友一起游玩,结成三友,住在双林附近,成了四邻。
内心的海洋宁静平和,心田里扫除杂尘,清净无垢。
在香山上闲宿过千夜,在梓泽游玩度过十六个春天。
遇见的都是旧友,和尚们每次见面也不太热情。
用药已无疾,闲来无事酒中忘却贫穷。
衣衫补绽,对不起妻子和女儿,靠着朋友的酒肉维持生计。
俸禄按日计算,钱财逐年累积丰盈。
洛堰的鲜鱼随意取食,游村的果实成熟,互相赠送新鲜的。
与诗人交谈,传颂千首诗篇,天命让我活过七十岁。
回顾这一生的幸运,东都之地除了我再无他人。
作者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涵盖了众多题材,包括政治、生活、爱情、自然等,风格平易近人,广受欢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他身处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时期,回望自己一生的经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薄。
《狂吟七言十四韵》是一首表现白居易晚年心态的诗作,诗中渗透着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直接点出对世道的看法,接着表明自己不追求富贵的心态,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作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在诗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虽然生活简单,但情谊深厚,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尤其是“药停有喜闲销疾,金尽无忧醉忘贫”,展现了他对健康和快乐的追求,即使生活清贫,仍能乐观面对。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辩证思考,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平易近人和诗人特有的智慧。诗的最后,回顾自己的一生,白居易感叹“东都除我更无人”,表现出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心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感染力。比如“性海澄渟”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宁静,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富贵和物质的淡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物”指的是什么?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性海澄渟”表现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较,二者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更强调自然的宁静,而白居易则着重于人际关系与生活的乐趣,两者在表达隐逸生活的愿望上虽有共通之处,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