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9:15
岁暮皤然一老夫,十分流辈九分无。
莫嫌身病人扶侍,犹胜无身可遣扶。
在岁末时节,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者,身边的朋友只有十分之一,而我自己却感到无比的孤独。
不要嫌弃我身体虚弱,需要人来照顾,至少比那些无病无身、无人关心的人要强得多。
诗中提到的“扶侍”,可以追溯到古代对老年人和病人的尊重与关照。在唐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常常受到社会的关注,诗人以此反映社会对老年病弱者的态度。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作品广泛流传而被后人推崇。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常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现实。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身患疾病,面对衰老与孤独,表达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老年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诗人以“皤然”形象开头,给人一种苍老无力的感觉,紧接着用“十分流辈九分无”来强调自身的孤独。通过对比,诗人指出即使身患疾病,有人相扶持,也比那些无病无身、无人关心的人要好。这里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方面是对自己衰老的无奈,另一方面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全诗虽短,却蕴含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使读者能深切体味到生命的脆弱与友情的可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有身病”和“无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友情的珍贵。同时,使用了“皤然”这样的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老者的状态。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老年孤独感的深刻描绘,传达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白居易对人际关系和人生价值的看法。
诗中“皤然”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诗人希望别人对他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扶侍”是什么含义?
白居易的《病中诗十五首》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的主题,均表达了对衰老与孤独的感慨。白居易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