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江虞仲华山二绝·陈希夷无忧木

《和江虞仲华山二绝·陈希夷无忧木》

时间: 2025-05-07 18:13:00

诗句

世累都忘春复秋,婆娑槐木亦无忧。

不知千古云间梦,梦见山前虏马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3:00

原文展示

和江虞仲华山二绝·陈希夷无忧木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世累都忘春复秋,
婆娑槐木亦无忧。
不知千古云间梦,
梦见山前虏马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的意思是:世间的烦恼和累积让人忘记了春天和秋天的轮回,连摇曳的槐树也似乎没有忧虑。不知道千古以来,云间的梦境中,是否梦见山前的敌人骑马而来。

注释

  • 世累:世间的烦恼、困扰。
  • 婆娑:形容树木摇曳的样子。
  • 槐木:槐树,古时常用作庭院树木,象征平静。
  • 千古:形容时间悠久,指代历史长河中的事物。
  • 云间梦:在梦中,浮云之间的幻想和想象。
  • 虏马:敌人骑的马,象征战争和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真,号铁崖,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借自然景象表达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呈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中槐树的无忧与世间的烦恼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意蕴深厚,开篇“世累都忘春复秋”一句,点出人们在生活的重压下,已无法顾及四季的变迁。紧接着“婆娑槐木亦无忧”,槐树的摇曳仿佛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自然,形成了人世间忧虑的对比。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人生的省思,似乎在提醒世人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的沉思,“不知千古云间梦”,让人意识到历史长河中的种种梦境与幻想,而“梦见山前虏马不”则隐喻着战争与动乱,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历史的沉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累都忘春复秋:表达世间的烦恼使人忘却四季的更迭,反映生活的压力。
  • 婆娑槐木亦无忧:槐树在风中摇曳,象征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 不知千古云间梦:历史悠久,千古的梦境中存在着人们的幻想与追忆。
  • 梦见山前虏马不:梦中是否出现敌人骑马而来,暗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世累”与“无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
  • 拟人:槐木的“婆娑”让树木似乎具有人性,传达出一种情感。
  • 象征:槐树象征宁静,而“虏马”则象征动乱,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与战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木:象征宁静与安然。
  • 春秋: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云间梦:象征幻想与历史的遥远。
  • 虏马:代表战争与动荡,暗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婆娑”是指什么? A. 摇曳
    B. 繁茂
    C. 凋零

  2. “世累都忘春复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忧伤疲惫
    C. 兴奋期待

  3. “梦见山前虏马不”中的“虏马”指代什么? A. 友好的骑马者
    B. 敌人的骑马者
    C. 迷路的动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词对比

对比郑刚中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以自然为背景,反映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但郑刚中更加侧重于对世事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描绘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岩礲寺 西樵山下感旧 其三 吴山白塔寺 读蜀志 送右史之京 其二 杂兴得七绝句 其三 清平乐 七夕口占 浣溪沙 其三 小游仙 为陈封翁八十寿 龙马乐歌九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发愤自雄 虎字头的字 包含僰的词语有哪些 相如题柱 糖缠 鱼水和谐 闷人 质行 火字旁的字 包含仿的词语有哪些 至字旁的字 揉眵抹泪 包含呻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周道 收刀检卦 乛字旁的字 隳慢 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