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0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01:26
虞美人
作者: 杨芸 〔清代〕
梧桐叶上萧萧雨。
絮尽寒蛩语。
湘帘不卷篆纹斜。
何事秋来,瘦影似黄花。
空庭独坐添惆怅。
试向云边望。
三三两两雁当楼。
今夜边城,梦里有归舟。
在梧桐树叶上,雨声淅淅沥沥。
柳絮已尽,寒蝉在鸣叫。
湘帘未卷,斜斜的纹路映入眼帘。
秋天来临,为什么我孤瘦的身影像那黄花一样?
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庭院中,愈加感到惆怅。
试着向云边望去,
三三两两的大雁飞过楼阁。
今夜在边城,梦中有归舟的身影。
作者介绍:
杨芸,清代诗人,生于清朝中期。她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的感悟。她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虞美人》写于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诗人在细雨中感受到秋天的孤寂,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与惆怅。此时正值清代中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
《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开篇的“梧桐叶上萧萧雨”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雨声与梧桐树的意象相结合,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孤独。接着,诗人描绘了柳絮、寒蛩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特征,也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湘帘不卷篆纹斜”一句,展现了室内的静谧,诗人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无常,与窗外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空庭独坐添惆怅”,更是将孤独的情感进一步放大,庭院的空旷无疑加深了孤独感。诗人试图向云边望去,寄托着对远方的向往与归家的渴望,然而飞过的雁群却又加重了她的思乡情结。
最后两句“今夜边城,梦里有归舟”,则是对未来的期盼,尽管现实中孤独无助,但在梦中,归舟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团圆,给人以温暖与慰藉。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萧索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在秋天这个特殊时节的内心感受,体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絮尽寒蛩语”是指什么?
A. 春天的柳絮
B. 秋天的孤独
C. 冬天的雪
填空题:诗人试向__望,表达对远方的向往。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着诗人的希望。 (对 /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