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34
诗名: 六丑 秋日将往吴门先寄园次澹心展成既庭诸子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倚晴阑极目,见槛外吴山如积。
罢酒登舻尾,烟篷浪舶。
舞破空碧。问馆娃何处,乱鸦啼换了,水乡江国。
渚莲低掩红衣泣。似倚寒塘,暗伤斜日,将愁惹他行客。
怅千年霸气,弥望陈迹。故人寂寂。
住盘门小宅。临顿荒园,萧然裙屐。
来朝候我檐隙。准秋灯夜绿,对床同剔。
奈烟郭犹遮数驿。且趁著万顷洞庭,缥缈挂西风席。
船娘唱水面争出。共江关一片参差橹,更阑听得。
我倚靠在晴朗的栏杆上,远眺槛外的吴山如同积雪一样洁白。
喝完酒,我登上船尾,烟雾缭绕,船舶在波浪中摇曳。
此时,天际的蓝色被舞动的云彩打破。我问旅馆的姑娘在哪里,
四周传来乱鸦的啼叫,水乡江国的景象变得模糊。
岸边的莲花低垂,似乎在掩盖着红衣女子的泪水。
就像我倚靠在寒塘边,暗自伤感着斜阳的余晖,把愁绪引向了路人。
我感慨千年的霸气,只能在苍茫的历史中追寻陈迹。
故人已经寂寂无声,住在盘门的小宅子里。
我来到荒凉的菜园,心中萧索,鞋履轻声踏过。
明天等我在屋檐的缝隙中,准备秋灯下的夜色,和床前一同点亮。
可惜烟雾笼罩着几站的距离。
且随着万顷洞庭的水面,缥缈的西风席卷而来。
船娘在水面上唱着歌,争先恐后地划出,
在江关的水面上,橹声交错,直到更深夜里听得。
陈维崧(约1620-1680),字仲明,号维崧,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工于辞章,情感细腻。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将尽,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六丑》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开篇“倚晴阑极目”,展现了诗人极目远眺的情景,随着视线的延伸,诗人的情感也逐渐被带入了对过往的回忆中。吴山的描写,既是对故乡的眷恋,也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基调。
在“问馆娃何处,乱鸦啼换了”中,诗人通过对旅馆中女子的询问,显露出一种渴望与无奈,而“水乡江国”的描写则将这种情感进一步拓展,仿佛在描绘一个充满诗意却又令人心寒的江南水乡。接下来的“渚莲低掩红衣泣”,则暗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莲花与红衣交融,仿佛在述说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层次分明,诗人在清新自然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视觉的美感,也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人和历史的追忆,体现了深刻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在哪种环境下极目远眺?
诗中提到的“馆娃”指的是?
诗中“渚莲低掩红衣泣”表达了什么情感?
陈维崧《六丑》与李白《月下独酌》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