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4:26
原文展示:
江上秋风九日寒,故人樽酒暂相欢。
如何塞北无穷雪,却坐樊山竹万竿。
白话文翻译:
江面上秋风萧瑟,九月的寒意袭人,老朋友举杯共饮,暂时享受这份欢乐。
为何在塞北有无尽的雪,而我却坐在这樊山之上,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竹子。
注释:
- 江上秋风:指江面上吹来的秋风,带来寒意。
- 九日寒:形容九月天气已经相当寒冷。
- 故人:老朋友。
- 樽酒:指酒杯中的酒,这里代指饮酒。
- 暂相欢:暂时享受这份欢乐。
- 塞北:指中国北方的边塞地区,气候寒冷,多雪。
- 无穷雪:形容雪非常多,没有尽头。
- 樊山:指诗中作者所在的山,具体位置不详。
- 竹万竿:形容山上的竹子非常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元丰癸亥年(1083年)秋季赴官郴岭途中,停舟樊口时所作,与友人潘彦明、范亨相聚,饮酒作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舜民在旅途中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秋风、寒意、竹林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江景和与友人的相聚,通过对秋风、寒意、竹林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诗的前两句写江上秋风带来的寒意和与友人的短暂欢聚,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塞北的无穷雪和樊山的竹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秋风九日寒:首句描绘了江面上秋风带来的寒意,通过“九日寒”形容九月天气已经相当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故人樽酒暂相欢:第二句写与友人的短暂欢聚,通过“樽酒”代指饮酒,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 如何塞北无穷雪:第三句通过对比塞北的无穷雪,突出了作者所在地的景色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 却坐樊山竹万竿:最后一句写作者坐在樊山上,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竹子,通过“竹万竿”形容竹子非常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塞北的无穷雪和樊山的竹林,突出了作者所在地的景色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 意象:诗中运用了秋风、寒意、竹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秋风、寒意、竹林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寒意的增加,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寒意:形容九月天气已经相当寒冷,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 竹林:象征着宁静和坚韧,通过“竹万竿”形容竹子非常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上秋风九日寒”形容的是什么季节的天气?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中“故人樽酒暂相欢”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珍视?
A. 自然景色 B. 友情 C. 孤独 D. 旅行
- 诗中“如何塞北无穷雪”与“却坐樊山竹万竿”形成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元丰癸亥秋季赴官郴岭舣舟樊口与潘彦明范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但张舜民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与友人的相聚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