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0:31
亲媚张汤似谒居,
阿谀天子过相如。
汉儒个个公孙子,不坠遗经一仲舒。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汉代士人的风气与官场的腐败。诗人以张汤和相如为例,表达了对那些迎合权贵、谄媚天子的人的不满,同时指出汉代儒生都像公孙弘那样,固执地坚守经典,未能传承仲舒的学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汉代儒生的评价,反映了对当时士人风气的批判与反思,揭示了对权贵的迎合和对经典的固守。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士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开头两句以“亲媚张汤似谒居,阿谀天子过相如”揭示了那些迎合权贵的士人,借用历史人物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这种谄媚的可耻。张汤和相如都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对比,表现了士人应有的气节与追求。接着,诗歌转向对汉儒的评价,指出他们虽然名声在外,却如公孙子般固守传统,未能发扬光大,反映出一种对儒家文化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意象鲜明,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典故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题。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展现了陈普对文化传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士人风气的反思与批判,强调了对权力的迎合与对文化的固守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张汤”主要代表了什么样的形象?
A. 有才华的文人
B. 谄媚权贵的人
C. 反抗压迫的士人
诗中提到的“仲舒”象征着什么?
A. 传统的儒学
B. 迎合权贵
C. 社会动乱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赞美
B. 对士人风气的批判
C. 对历史的简单描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追求,而陈普则关注士人的谄媚与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与价值取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