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6:39
华实根荄若个般,深知始解识鹹酸。
争春岂敢当红紫,贴地何能助碧丹。
未说余膏尤济用,最令中色真堪餐。
洛阳个个知扬拨,此物却无人会看。
华实的根茎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深知它是何以能分辨咸酸的味道。
争春的花朵怎敢与红紫争辉,
贴在地上又怎能助长碧丹。
未曾说它的油脂特别有用,
最令人称道的正是它的颜色适合食用。
洛阳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
然而这种植物却无人重视。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植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和菜花二首》是陈普为表达对菜花这一平凡植物的赞美,同时也借此反映社会对美好事物的忽视。诗中通过对菜花的细致描写,揭示了人们对一些美好事物的不重视和对生活的忽略。
《和菜花二首》通过对菜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平凡事物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华实根荄若个般”引入,展示了诗人在观察菜花的生长过程中的细致入微。接着,诗人以“争春岂敢当红紫”表达了菜花在春天争相开放的情态,似乎在暗示着它虽然平凡,却也有自己的美丽和价值。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菜花的色泽和味道,认为它的颜色适合食用,但却在最后指出“此物却无人会看”,表达了对社会冷漠的无奈。
整首诗字句流畅,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思考。通过简单的植物,诗人传递出深刻的社会观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诗中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基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对菜花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平凡事物的深刻关注和对社会冷漠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情的思考。
诗中“华实”指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洛阳的人对菜花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贴地”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