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4:23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
作者: 杜甫 〔唐代〕
东山气鸿濛,宫殿居上头。
君来必十月,树羽临九州。
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
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
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
沸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
幽灵斯可佳,王命官属休。
初闻龙用壮,擘石摧林丘。
中夜窟宅改,移因风雨秋。
倒悬瑶池影,屈注苍江流。
味如甘露浆,挥弄滑且柔。
翠旗澹偃蹇,云车纷少留。
箫鼓荡四溟,异香泱漭浮。
鲛人献微绡,曾祝沈豪牛。
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俦。
坡陀金虾蟆,出见盖有由。
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
复归虚无底,化作长黄虬。
飘飘青琐郎,文彩珊瑚钩。
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
这首诗描绘了东山的气氛,气息缭绕,宫殿高耸在上。你来时正是十月,树影摇曳,仿佛覆盖了九州大地。地下的阴火在煮玉泉,泉水喷涌而出,溢满幽深的岩石。有时阳光直射,光辉照耀着空中的楼阁。风吹过车辙的痕迹,旷野延绵,似在寻找未知的事物。滔天的气势使万乘之车都为之震动,观水的地方百丈湫深不可测。幽静的灵气是如此美妙,王命官员们在这里休息。初闻龙的壮丽,撕裂石头,摧毁山丘。半夜时分,洞府因风雨的缘故而变迁。倒映在水中的瑶池影子,流淌着苍江的水流。味道如同甘露,轻轻摇晃,滑润而柔和。翠绿的旗帜轻轻摇曳,云车漫游却少有停留。箫声与鼓声荡漾在四方海域,异香在空气中飘散。鲛人献上微薄的绢帕,曾祝愿沈豪牛。百祥之气奔腾而至,古人无法与之相比。坡陀金虾蟆,经过这里时显得格外显眼。至尊向此处微笑,王母却不愿收留。回归虚无的底部,化作长长的黄虬。轻飘飘的青琐郎,文彩如同珊瑚钩。高歌渌水之曲,清绝让听者愁苦。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国家、人民的关怀。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的生活颠沛流离,创作此诗旨在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杜甫的此首《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与感受。诗中描绘的东山、阳光、泉水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开篇的“东山气鸿濛”便让人感受到一种轻盈而神秘的气氛,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君来必十月”的时间节点与自然景观结合,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清新气息。
诗中“阴火煮玉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地下泉水汩汩涌出的景象,给人一种热烈的感受。随后的“沸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则展现了自然的壮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神秘的龙与王母,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体现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复归虚无底,化作长黄虬”一句,表达了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受到一种哲学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透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杜甫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理与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杜甫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万乘”指的是:
A. 万辆车
B. 万乘之车
C. 万人骑乘
诗中“阴火煮玉泉”表达的意象是:
A. 火焰的温暖
B. 地下的热气
C. 没有水的泉水
“阆风入辙迹”中的“阆风”是指:
A. 美好的风
B. 狂风
C. 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