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秋月

《中秋月》

时间: 2025-08-07 08:04:31

诗句

素月玉寒空,乾坤灏气通。

光华一夕满,节候九秋中。

万里天衢峻,四方人望同。

妖邪无处匿,方显照临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8:04:31

原文展示:

中秋月
素月玉寒空,
乾坤灏气通。
光华一夕满,
节候九秋中。
万里天衢峻,
四方人望同。
妖邪无处匿,
方显照临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明月的美丽。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寒冷的天空,整个天地间气息通透而广阔。月光在这一夜中显得格外明亮,正值九月的秋天。遥远的天际显得巍峨壮丽,四面八方的人们共同仰望着这轮明月。在这光辉下,邪恶的存在无处藏身,月光的照耀展现了它的威力和功效。

注释:

  • 素月:指洁白的月亮。
  • 玉寒空:形容月亮的光洁和天空的寒冷。
  • 乾坤:指天地,代表广阔的空间。
  • 灏气:指清澈、浩瀚的气息。
  • 光华:指明亮的光辉。
  • 节候:指节令、季节。
  • 九秋:指农历九月,秋季。
  • 天衢:天上的大道,象征通向远方的道路。
  • 妖邪:指邪恶、妖邪的事物。
  • 照临功:指月光的照耀所产生的效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中秋月”本身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寓意,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同时,古代文人常以月亮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团圆与丰收。此诗可能是在中秋之夜创作,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以及对人们团聚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中秋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郁的情感,展现了中秋夜的宁静与明亮。诗首句“素月玉寒空”以清冷的月亮和寒冷的天空开篇,给人一种纯净而高远的感觉。接下来的“乾坤灏气通”则将视野扩展至整个天地,表达了明月的光辉照耀着广袤的大地,气氛清新而开阔。

诗中提到的“光华一夕满”让人感受到这一晚月亮的圆满与明亮,正值九月的秋季,象征着丰收和团聚,寓意深刻。后面的“万里天衢峻,四方人望同”则强化了人们共同仰望明月的情景,传达了人们心中对团圆的渴望与共鸣。

最后两句“妖邪无处匿,方显照临功”则表现出明月的光辉能够驱散邪恶,突显了月亮的威严与力量,象征着光明正义的力量。这首诗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情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月玉寒空: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天空,象征着清冷与纯净。
  2. 乾坤灏气通:天地间的浩渺气息,预示着万物的通透与和谐。
  3. 光华一夕满:这一夜的月光照耀得分外明亮,象征着团圆与美好时光。
  4. 节候九秋中:九月的季节,正是收获的时节,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5. 万里天衢峻:远方的天空显得巍峨,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6. 四方人望同:四面八方的人们共同仰望明月,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愿望。
  7. 妖邪无处匿:邪恶无法隐藏,体现了光明的力量。
  8. 方显照临功:月光的照耀展现了正义的力量与功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素月”与“玉寒”形容月亮的洁白与寒冷,构建出清冷的意境。
  • 对仗:如“万里天衢峻,四方人望同”,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中秋月展开,旨在表现明月的美丽与团圆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人们内心对团聚、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光明与正义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和美好时光。
  • 寒空:代表清冷与纯净,增强了月亮的明亮感。
  • 光华:象征光明与希望,驱散黑暗与邪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 D. 清明节
  2. 诗中“妖邪无处匿”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光明正义的胜利
    • B. 黑暗的蔓延
    • C. 恶事的发生
    • D. 人心的浮躁
  3. 诗中提到的“节候九秋”指的是哪一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中秋月》都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更多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中秋月》则更侧重于团圆与光明的象征。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同样描绘了中秋的明月,探讨了人生哲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谒真人宫 士琛家宴归赋以赠之 过黄希刚有作 过陈氏园亭 和梅轩来韵 春日登九华观 送友人之京 挹翠轩 鼓山 和张荆州九龄晨出郡舍林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蹲下 清歌雅舞 正籍 有头有脸 千岁流芳 马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馔玉炊金 谷王 丿字旁的字 足踏实地 力所能及 贞亨 鬼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