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03
原文展示:
石关通越井。蒲涧迩灵洲。此地何辽敻。羣英逐远游。高才袁彦伯。令誉许文休。悠焉值君子。复此映芳猷。崤函多险涩。星管壮环周。分歧泣世道。念别伤边秋。断山时结雾。平海若无流。惊鹭一羣起。哀猿数处愁。是日送归客。为情自可求。终谢能鸣鴈。还同不系舟。其如江海泣。惆怅徒离忧。
白话文翻译:
石关通往越井,蒲涧靠近灵洲。这个地方多么辽阔遥远,英才们纷纷远游。有才华的袁彦伯,名声显赫的许文休。在这里遇到了君子,再次映照出美好的风范。崤函之路多险阻,星管环绕壮丽。世道分歧令人哭泣,思念别离伤感边秋。断山时常被雾气笼罩,平海仿佛没有流动。惊起的鹭鸟一群群飞起,哀鸣的猿猴在多处愁苦。这一天送别归客,情感自然可以追求。最终告别了能鸣叫的大雁,如同不系舟般自由。就像江海哭泣,惆怅地离别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约519年—约594年),字总持,南朝陈文学家,官至尚书令。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江总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世道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世道变迁的感慨。诗中“石关通越井。蒲涧迩灵洲。”描绘了送别的地点,而“此地何辽敻。羣英逐远游。”则表达了对此地辽阔遥远和英才们纷纷远游的感慨。诗中“高才袁彦伯。令誉许文休。”赞扬了友人的才华和名声,而“悠焉值君子。复此映芳猷。”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再次相聚的喜悦。诗中“崤函多险涩。星管壮环周。”描绘了旅途的艰险和星宿的壮丽,而“分歧泣世道。念别伤边秋。”则抒发了对世道变迁和别离的伤感。诗中“断山时结雾。平海若无流。”描绘了自然景物的静谧,而“惊鹭一羣起。哀猿数处愁。”则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中“是日送归客。为情自可求。”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情感的追求,而“终谢能鸣鴈。还同不系舟。”则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向往。诗中“其如江海泣。惆怅徒离忧。”抒发了对离别的忧愁和对江海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世道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送别地点、友人赞扬、旅途艰险、世道变迁、自然景物、送别情感、自由自在和离别忧愁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游的感慨,以及对自由自在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袁彦伯”和“许文休”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诗人的朋友 C. 历史人物 D. 虚构人物
诗中“崤函多险涩”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条道路 D. 一片森林
诗中“断山时结雾”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峰高耸 B. 山峰被雾气笼罩 C. 山峰断裂 D. 山峰清晰可见
诗中“终谢能鸣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C. 对离别的忧愁 D. 对世道变迁的感慨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