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8:43
出池藕花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惜丝不肯织宫鞋,花月仙人谪下来。
河伯借泥封玉腕,风神翻浪沃香腮。
无房不许僧归宿,有盖尝令鹭自开。
何事冤他结青女,一朝收拾付尘灰。
诗的意思是:
不愿把丝织成宫廷鞋的她,仿佛是花月间的仙人跌落凡尘。河伯借来泥土来封住她的玉腕,风神在浪花中翻腾着,把她的香腮浇灌。没有房屋不让僧人安身,有盖的屋子却允许鹭鸟自由出入。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让她冤屈于青女的身份,最终只能被时间收拾成尘灰。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白鹿洞主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尤以诗词著称。他是苏轼的好友,和他一起被称为“苏黄”。其诗风清新,意象独特,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自然之美。
《出池藕花》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意象中蕴含着对理想和爱情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出池藕花》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即以“惜丝不肯织宫鞋”引入,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不愿妥协的态度。接着,诗人用“花月仙人谪下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如仙女般美丽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中“河伯借泥封玉腕”,则通过神话风格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宿命感,暗示即使是美丽的存在也会被世俗和现实的泥土所束缚。而“风神翻浪沃香腮”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生命力,表现出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无房不许僧归宿”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揭示了人世间的孤独与无奈。而“何事冤他结青女”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感叹,表现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最后一句“一朝收拾付尘灰”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对美、自由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哲理性。
诗中“惜丝不肯织宫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的渴望
B. 对现实的妥协
C. 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风神翻浪沃香腮”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静谧
B. 自然的活力
C. 自然的孤独
诗的最后一句“一朝收拾付尘灰”传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生命的珍惜
B. 对理想的追求
C. 生命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