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9:17
风引归舟无翠蓬,转头三见柳花风。
伤心殆尽王摩诘,痛哭真成贾太中。
尚有鬼神知夜问,谁知兄弟坐天穷。
此时此意无人会,放读离骚太乙东。
风引着归来的小舟,没有翠绿色的蓬盖。
转身间三次看到柳花随风飘动。
伤心几乎到了尽头,仿佛王摩诘也为之悲伤,
痛哭之声竟然像贾太公那样悲痛。
还有鬼神知道我在夜里询问,
却有谁知道我的兄弟在天的尽头。
此时此刻的心情无人理解,
我只能对着《离骚》沉浸在太乙山的东边。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某次梦境中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亲情疏离的深刻思索,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情感和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诗的韵律格局,情感上则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诗人在梦中感受到的情感,与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开篇以“风引归舟无翠蓬”引入,暗示着归来的无助与失落,舟无蓬盖,象征着缺乏保护和依靠。接下来的“转头三见柳花风”,则通过柳花的飘动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他们的身上,显示出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尚有鬼神知夜问,谁知兄弟坐天穷”一联,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呼喊,虽然鬼神能知晓夜晚的忧愁,但人世间却无人能够理解他对兄弟的思念与关心。这一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比的手法,加强了孤独和无助的感受。
最后一句“放读离骚太乙东”,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屈原的作品的向往,同时也暗示着一种超脱与逃避。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亲情与孤独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情疏离、孤独无助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摩诘”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鬼神”,在这里象征什么?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