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5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1:20
次方式成壶山韵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图经云此有神仙,
曾见壶公跳入年。
斫木人多山渐瘦,
结庵僧去石谯眠。
鸟归半岭衔斜日,
樵返疏村起远烟。
君若能抛尘里事,
一龛共占野云边。
这首诗提到《图经》上说这里有神仙,曾经见过壶公跳入岁月之中。砍伐木材的人越来越多,山渐渐变得瘦弱,结庵的僧人也离开了,去石头的廊子里睡觉。鸟儿在半岭归巢,衔着夕阳,樵夫回到稀疏的村庄,远处升起一缕炊烟。如果你能抛弃尘世的事务,就能和我一起在这片野外的云边共度时光。
“壶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代表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和长生不老的追求。诗中提到的“鸟归”和“樵返”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与隐士文化的追求相吻合。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渔隐,宋代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纷纷追求隐居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尘世烦扰的逃避。
《次方式成壶山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扰的厌倦。诗的开头提到《图经》中的神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着描绘山中砍伐木材的人越来越多,暗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激起人们对自然的忧虑。接下来的描写中,鸟儿归巢和樵夫返村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简单生活。这种对比使得最后的呼唤显得尤为动人:如果能抛弃尘世的事务,便能够享受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宁静时光。整首诗在音韵上也非常和谐,展现了刘克庄高超的诗歌技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杂的逃避。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壶公”象征什么?
A. 神秘的力量
B. 长生不老的理想
C. 田园生活
D. 砍伐木材的人
“鸟归半岭衔斜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的城市
B. 乡村的宁静
C. 繁忙的市场
D. 熙攘的人群
诗中提到的“君若能抛尘里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热爱尘世生活
B. 渴望隐逸与自然相伴
C. 追求名利
D. 对社会的无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