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昭君套

《浪淘沙 昭君套》

时间: 2025-05-02 11:00:28

诗句

宜伴铁兜牟。

却在妆楼。

文姬遗制尚风流。

扶上云鬟频熨贴,紫玉搔头。

临镜转含羞。

笑展双眸。

起来呵手戏藏□。

密语檀郎低附耳,底是温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0:28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昭君套
宜伴铁兜牟。却在妆楼。文姬遗制尚风流。
扶上云鬟频熨贴,紫玉搔头。临镜转含羞。
笑展双眸。起来呵手戏藏。
密语檀郎低附耳,底是温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妆楼中打扮的情景。她身旁的铁兜牟正适合陪伴,而她则在妆楼中努力打扮,继承了文姬的风流韵致。她时不时地扶着自己的云鬟,轻轻熨贴;用紫玉轻轻搔弄着头发,在镜子前含羞地转动。她微笑着展现双眸,轻轻起身,故作娇羞地藏起双手。最后,她与檀郎低声细语,语中尽是温柔情意。

注释:

  • 铁兜牟:古代一种环形的装饰品,可以用来装饰头发。
  • 妆楼:指的是女子梳妆打扮的房间。
  • 文姬:指的是班昭,汉代女诗人,以才情著称。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型,形态如云。
  • 紫玉:一种珍贵的玉石,象征美丽和高贵。
  • 檀郎:指的是爱人或情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宋琬,清代女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多情婉约,常以女性视角抒发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对女性身份的重新审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子的内心和外在美。

诗歌鉴赏:

《浪淘沙 昭君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古代女子在妆楼中打扮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柔美与温情。开篇以“宜伴铁兜牟”引入,暗示了女子的高雅与身份,接着提到“文姬遗制尚风流”,无疑是在强调她的才情与气质延续。整体语调轻盈而富有韵律感,仿佛能感受到女子在镜前的娇羞与乐趣。最后的细语低声,令场景更显温馨,情感更显真挚。整首诗字句流畅,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美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宜伴铁兜牟”:女子身旁的装饰品,与她的身份相映成趣。
    • “却在妆楼”:强调场景,暗示打扮的细致。
    • “文姬遗制尚风流”:提到班昭,强调文化传承。
    • “扶上云鬟频熨贴,紫玉搔头”:细致描写女子打扮的动作,展现优雅。
    • “临镜转含羞”:表现女子自我欣赏的娇羞。
    • “笑展双眸”:展现她的自信与美丽。
    • “起来呵手戏藏”:轻盈的动作,透露出她的灵动。
    • “密语檀郎低附耳,底是温柔”:传达了爱情的温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打扮比作艺术,显示其独特魅力。
    • 拟人:女子的动作富有生气,仿佛她在与自己对话。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现了女性在打扮中的自信与娇羞,传达了爱与美的主题,反映了社会对女性温柔与智慧的双重期待。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铁兜牟:象征女性的美与身份。
    • 云鬟: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古典气质。
    • 紫玉:象征珍贵与优雅,反映出女子的品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班昭
    B. 李清照
    C. 吴承恩

  2. “铁兜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身份与美
    C. 智慧

  3. 诗中“密语檀郎低附耳”体现了哪种情感? A. 忧伤
    B. 温柔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丽人行》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宋琬的《浪淘沙 昭君套》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但风格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古代诗人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九日 减字木兰花 题画 减字木兰花·李今生梅花水仙卷子,葛无奇侍御为记画时情景。今生,其姬人也。为陈昌蔚题 减字木兰花 新荷 减字木兰花 题辛仿苏青衫捧砚图,集迦陵句 减字木兰花 凤举以红叶装贴震先小照册上,颇有韵致,戏作此词 减字木兰花 步屧声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久阴 减字木兰花 步上海徐定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羹墙之思 养尊处优 十不当一 邑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地摊 鬲字旁的字 赏开头的成语 包含手的词语有哪些 佛出世 戛戛独造 讯口 入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出敌意外 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推延 无服之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