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

《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

时间: 2025-04-27 04:11:01

诗句

和氏得荆璞,眩走数百舍。

谓足奉至尊,过眼不售价。

有时置箧笥,光彩忽惊夜,持归弄儿女,足以照里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01

原文展示:

和氏得荆璞,眩走数百舍。
谓足奉至尊,过眼不售价。
有时置箧笥,光彩忽惊夜,
持归弄儿女,足以照里社。

白话文翻译:

和氏得到了荆璞,光彩夺目让人惊叹,
他认为这美玉足以奉献给至尊,
然而转眼之间便没有了价值。
有时将它放在箧笥中,光辉在夜里忽然闪烁,
带回家给儿女玩耍,足以照亮整个村社。

注释:

  • 和氏:和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玉匠,以发现和氏璧而闻名。
  • 荆璞:指的是一种未经雕琢的玉石。
  • 至尊:指至高无上的皇帝或重要人物。
  • 箧笥:一种用来存放物品的箱子。
  • 照里社:照亮乡里或社交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生活,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社会经济繁荣的宋代,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和氏得荆璞”引入,借用和氏璧的典故,象征着珍贵与价值。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首句即点出荆璞的光彩夺目,映射出人们对美的追求。接下来,诗人通过“认为足以奉至尊”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但随即转折,强调其“过眼不售价”,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将玉石放在箧笥中的情景,光辉在夜间的闪烁不仅是对玉石美丽的强调,也象征着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最后一句“足以照里社”则升华了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暗示着美好事物的存在能够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珍贵事物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和氏得荆璞:引入典故,强调得来的美玉的珍贵。
  2. 眩走数百舍:形容其光彩照人,引起众人瞩目。
  3. 谓足奉至尊: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认为可以献给皇帝。
  4. 过眼不售价:强调价值的瞬息万变,感慨世事无常。
  5. 有时置箧笥:描绘日常生活的背景,展现玉石的平常与珍贵的对比。
  6. 光彩忽惊夜:表现玉石在夜间依旧能发出光辉,象征美好。
  7. 持归弄儿女:表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8. 足以照里社:升华到社会层面,暗示美好事物的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荆璞比作珍贵的事物,象征着价值与美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玉的描绘,探讨了珍贵与价值、世事无常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和氏璧:象征珍贵与美好。
  • 荆璞:代表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
  • 光彩:象征希望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和氏得荆璞”中的“荆璞”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玉石
    C. 一种花卉
    D. 一种工具

  2. 诗中提到的“至尊”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重要人物或皇帝
    C. 诗人
    D. 朋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展现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但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则更为侧重于家庭与社会的联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 和陶饮酒二十首 夫人阁四首 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昼一 次韵黄鲁直嘲小德小德鲁直子其母微故其诗云 满庭芳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 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佳篇, 雨夜宿净行院 和董传留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朴无华 红罗 尺璧寸阴 黹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老成见到 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如泉赴壑 死欲速朽 霜锷 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黟山 中权 甘字旁的字 弗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