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53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与对世俗的看法。大致意思为:用粗糙的布料裹住我的生活,但由于心中有诗书,气质自然显得高雅。我厌倦了与老儒一起煮瓠子叶,勉强跟随年轻人去踏青赏花。口袋空空,无法为春天的马匹做准备;眼前的景象让我找不到合适的女婿。得意的时候仍然可以嘲笑世俗,诏令刚湿的字迹如同乌鸦般黑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词、散文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苏轼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受到打压、生活清贫之际,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看法及内心的挣扎。
《和董传留别》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审视。诗中,苏轼以“粗缯大布裹生涯”开篇,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生活状况,简单而诚实,展示了他对物质的淡泊。他认为,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由于“腹有诗书”,内心的充实与气质的高雅使他不畏艰难。
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表达了对社交圈的厌倦,特别是与“老儒”的交往。他选择随年轻人去踏青,既体现了他对青春活力的向往,也暗示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超越。诗中提到的“囊空不办寻春马”则生动地描绘了他生活的窘迫,显示出他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抵触。
最后两句,苏轼在得意时仍不忘嘲笑世俗,表明了他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不屑与反思,体现了强烈的个性与独立精神。通过对比世俗的繁华与自身的清苦,苏轼展示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苏轼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表现了他在困难中仍保持的高雅与自信,展现了对世俗价值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粗缯大布”象征着什么?
A. 富裕生活
B. 贫困生活
C. 繁华生活
答案:B
苏轼对“老儒”的交往持什么态度?
A. 喜欢
B. 厌倦
C. 尊敬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诏黄新湿字如鸦”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书法的赞美
B. 对世俗的嘲讽
C. 对婚姻的期望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