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澶州

《澶州》

时间: 2025-04-26 07:08:15

诗句

津津河北流,嶭嶭两城峙。

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

书留後世法,岂独讥当世。

野老岂知此,为予谈近事。

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

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蝟。

纷纭擅将相,谁为开长利,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欢盟从此数,日月行人至。

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疲。

征求事供给,厮养犹珍丽。

戈甲久已销,澶人益憔悴。

能将大事小,自合文王意。

语翁无叹嗟,小雅今不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15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澶州》

津津河北流,嶭嶭两城峙。
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
书留後世法,岂独讥当世。
野老岂知此,为予谈近事。
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
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蝟。
纷纭擅将相,谁为开长利,
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欢盟从此数,日月行人至。
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疲。
征求事供给,厮养犹珍丽。
戈甲久已销,澶人益憔悴。
能将大事小,自合文王意。
语翁无叹嗟,小雅今不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澶州的地理特点,提到津津河从北方流过,两座高耸的城市矗立在那里。这里曾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地方,澶渊就是此地。诗人感叹留下的书籍可以传给后世,岂止是讥讽当今的人。乡里的老人又怎会知道这些事呢?他只是在与我谈论近来的事情。边境一旦失守,北望之处尽是胡人的骑兵。皇帝的车驾亲自巡视城池,矢箭如刺猬般飞来。朝中将领纷纷擅权,谁能为国家开创长久的利益呢?虽然在焦头烂额中收获末功,仍然足以夸耀一番。从此之后与朋友的欢聚次数越来越多,日月更替,流浪的人们归来。快马奔腾传递消息,牛车疲惫地走来走去。征求的事情供给不断,养活家人依旧显得珍贵。戈甲早已销毁,澶州人民日渐憔悴。能处理大事和小事,果然符合文王的意思。对着老翁说话,不必叹息,小雅今时也不会被废弃。

注释:

  1. 津津:指河流,形容水流的清澈。
  2. 嶭嶭:高耸的样子。
  3. 澶渊:古地名,指澶州,是今河北省的一部分。
  4. 书留:留下书籍或文献。
  5. 戈甲:武器和盔甲,常用以指代战争。
  6. 文王:指周文王,古代贤明的统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致力于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倡导新法,促进社会发展。

创作背景:

《澶州》是在王安石主政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国家边疆的动荡与内部政治的复杂。诗中涉及澶州的地理与历史,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民生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澶州》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王安石通过描绘澶州的地理与历史背景,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中以“津津河北流”开篇,形象地展示了澶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后文的历史背景铺垫了基础。

在历史的长河中,澶州曾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之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边境的失守让诗人感到深深的忧虑。诗中“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恐惧,揭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王安石在诗中不仅关注国家的命运,也关心人民的生活。通过描绘“征求事供给,厮养犹珍丽”,展现了普通百姓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对那些在动荡中依然保持勇气和希望的人的赞美,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津津河北流,嶭嶭两城峙。:河流从北方流过,两座高耸的城市巍然屹立。
  2. 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这里曾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地方,澶渊就是这个地方。
  3. 书留後世法,岂独讥当世。:留下的书籍不仅是对当代的讥讽,更是对后世的教诲。
  4. 野老岂知此,为予谈近事。:乡里的老人又怎会知道这些,只是在与我谈论眼前的事情。
  5. 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边境一旦失守,北方的视野中尽是胡人的骑兵。
  6. 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蝟。:皇帝的车驾亲自巡视,矢箭如刺猬般飞来。
  7. 纷纭擅将相,谁为开长利。:朝中将领纷纷擅权,谁能为国家开创长久的利益呢?
  8. 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虽然在焦头烂额中收获末功,仍然足以夸耀一番。
  9. 欢盟从此数,日月行人至。:从此之后与朋友的欢聚次数越来越多,日月更替。
  10. 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疲。:快马奔腾传递消息,牛车疲惫地走来走去。
  11. 征求事供给,厮养犹珍丽。:征求的事情供给不断,养活家人依旧显得珍贵。
  12. 戈甲久已销,澶人益憔悴。:戈甲早已销毁,澶州人民日渐憔悴。
  13. 能将大事小,自合文王意。:能处理大事和小事,果然符合文王的意思。
  14. 语翁无叹嗟,小雅今不废。:对着老翁说话,不必叹息,小雅今时也不会被废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形成整齐的对称。
  • 比喻:将矢箭比作刺猬,形象生动。
  • 拟人:诗中情感的表达使得自然景物似乎具有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不仅有对动荡不安的现实的忧虑,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澶州: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区域。
  • 胡骑:代表外敌入侵,暗示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
  • 戈甲:象征战争与斗争的历史,显示出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澶州》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王安石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澶渊”是指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古代一个地名
    • C. 一座山
  3. 诗中提到的“戈甲”指的是什么?

    • A. 武器和盔甲
    • B. 农具
    • C. 书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澶州》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战乱带来的苦痛与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颂古三十九首 颂古三十九首 颂古三十九首 颂古三十九首 颂古三十九首 颂古三十九首 颂古三十九首 偈二首 偈二首 袁江道阻南归感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唾盂 私章 包含愧的成语 小字头的字 韩海苏潮 乚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古为今用 迷头认影 荧屏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包含娟的词语有哪些 所剩无几 旗开头的成语 川字旁的字 舍本事末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审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