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移松皆死

《移松皆死》

时间: 2025-05-07 22:57:11

诗句

李白今何在,桃红已索然。

君看赤松子,犹自不长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7:11

原文展示:

李白今何在,桃红已索然。君看赤松子,犹自不长年。

白话文翻译:

李白如今身在何处?桃花已然凋谢、枯萎。你看那赤松子(赤松子是指一种长寿的松树),却仍旧无法长生久视。

注释: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个性著称,常被称为“诗仙”。
  • 桃红:指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今已“索然”,即枯萎、失去生气。
  • 赤松子:传说中的长寿之人,代表长生不老的理想,但在这里却也暗示生命的无常。
  • 不长年:指无法长久生存,强调了生命的短暂。

典故解析:

赤松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寿人物,常被视为长生的象征。诗中提到他,意在反衬生命的脆弱和人类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倡导变法,推动“熙宁变法”。其诗词风格严谨,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当时他经历了许多政治波折,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昔日友人李白的追忆与对自身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移松皆死》一诗,展现了王安石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李白的名字引入,瞬间唤起读者对这位豪放诗人的怀念,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然而在时间面前,万物皆会消逝。接着,诗人以桃花的枯萎作为象征,暗示青春的逝去与美好的消亡,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生无常的反思。最后提到“赤松子”,本应是长寿的象征,却也无法逃脱“犹自不长年”的命运,进一步突显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唤起人们对生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李白今何在,桃红已索然”:通过李白的缺席和桃花的凋零,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第二联“君看赤松子,犹自不长年”:利用赤松子的长寿传说,反衬出即使是象征长寿的存在,也无法抵挡生命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对比:李白与赤松子之间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生命观念的冲突。
    • 象征:桃花象征青春和美好,而赤松子则象征长寿理想,二者结合反映出生命的多重含义。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怀古之情为主线,通过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探讨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具有短暂的特性。
  • 赤松子:象征长寿与理想,但在诗中却反衬出无常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红”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青春
    • B. 生命与死亡
    • C. 悲伤与孤独
  2.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李白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于历史的无感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友人的愤怒
  3. 赤松子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财富
    • B. 长寿的理想
    • C. 诗歌的灵感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中,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豪放与对生命的欢愉,而王安石的《移松皆死》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二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踏枝八首 其二 和忍寒用阳春韵 鹊踏枝八首 其一 和忍寒用阳春韵 鹊踏枝 中秋有感兼自寿 鹊踏枝·再用原韵自嘲,并呈王、陈、林、林四同志,兼寄温州承先、成寅同志 鹊踏枝 敬和承先同志原韵,兼呈启帆、立熙、文霞、世忠四同志 鹊踏枝 其二 鹊踏枝 其一 鹊踏枝 其三 和冯延巳 鹊踏枝 其二 和冯延巳 鹊踏枝 其一 和冯延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夕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红春 包含磊的成语 土绅 台币 诚意正心 艮字旁的字 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推而广之 鼻涕团 包含鸥的成语 指挥所 建之底的字 美奂美轮 手字旁的字 安常处顺 兴兵动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