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1:09
同曹元章游新安寺
作者:刘过 〔宋代〕
畏暑倦杯酌,修廊散步行。
寺深藏古意,蝉老带秋声。
去就诸缘薄,穷通一念轻。
更寻水清处,为我濯尘缨。
在炎热的夏季,我感到疲倦,慢慢地品着酒,沿着修长的廊道散步。
寺庙深处隐藏着古老的情趣,蝉鸣渐老带来了秋天的声音。
人世间的去留缘分都很淡薄,无论穷困还是通达,都只是心中一念而已。
我更想寻找一处清澈的水源来洗涤我的尘世烦恼。
“蝉老带秋声”:蝉鸣是夏季的象征,随着蝉的老去,秋天的声音渐渐显现,体现了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此处可以联系到古代诗人的“时光”思考。
刘过,字子澄,号千峰,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该诗创作于刘过游览新安寺时,表现了他在寺庙中避暑、休憩时的感受与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
《同曹元章游新安寺》是一首描绘夏日游览寺庙的诗作,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开篇以“畏暑倦杯酌”点出身处夏季的炎热与疲惫,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宁静的向往。接着,作者描绘了寺庙的古老意境与蝉声的交织,形成一种悠远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恬淡的世外桃源。
在“去就诸缘薄,穷通一念轻”中,诗人流露出对人生的洞察,认为无论人生的起伏与变迁,都不过是一念之间,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最后的“更寻水清处,为我濯尘缨”,表达了他渴望寻求一处清幽之地,洗净心中的尘埃,反映出其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上则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豁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以游寺庙为背景,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哲理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歌的核心主题: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诗中“畏暑”指的是什么?
“蝉老带秋声”暗示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濯尘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寻隐者不遇》与《同曹元章游新安寺》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前者通过对隐士的渴望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后者则通过游寺庙的经历反思人生的变化。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