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3:02
醉枕醒来夜未央,
倦身殿转厌藜床。
映窗色皎犹疑月,
刮骨寒知不是霜。
我在醉梦中醒来,夜还未结束;
疲惫的身体在殿内辗转反侧,厌倦了这藜床。
窗外的光明照映着,明亮如月,
但那刺骨的寒意却让我知道这不是霜。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流露,传达了孤独和寒冷的情绪,符合宋代文人的抒情特点。
刘过,字景阳,号梦阮,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个人经历多舛,曾经历过战乱与动荡。刘过的诗风细腻,擅长描写景物与抒发情感,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感受到夜的漫长与寒冷,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温暖的向往。
整首《雪》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藏了深刻的情感。诗人在醉梦中醒来,发现夜晚仍未结束,身心俱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这里的“夜未央”不仅仅是时间的描述,更是对生活无尽的感叹。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殿中辗转反侧的情景,表达了对那种简陋藜床的厌倦,折射出对生活境遇的不满与厌倦。
“映窗色皎犹疑月”,这一句通过窗外光亮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明亮与希望的对比,但随即又引出“刮骨寒知不是霜”,将读者的情感引向一种寒冷的孤独。诗中通过温暖的光与刺骨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象,更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孤寂与寒冷,借助雪的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透过夜晚的漫长与寒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温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孤独与彷徨。
诗中“醉枕醒来夜未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刮骨寒知不是霜”中的“刮骨寒”是什么感觉?
诗人对藜床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刘过的《雪》在情感表达上更显孤独与寒冷,李白则更倾向于对故乡的思念与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