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又借韵小行

《又借韵小行》

时间: 2025-07-27 14:17:50

诗句

杖屦寻诗问所由,一天划木叶知秋。

天低云淡村村好,雨过山深物物幽。

斑驳岩头苔藓湿,钩辀树尾鸟声柔。

眼前不见市朝事,始笑从前利禄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17:50

原文展示:

杖屦寻诗问所由,一天划木叶知秋。
天低云淡村村好,雨过山深物物幽。
斑驳岩头苔藓湿,钩辀树尾鸟声柔。
眼前不见市朝事,始笑从前利禄谋。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拐杖,踏着木屐,寻觅诗意,问诗的来源,一天中,划动着木叶,便知秋意已到。
天空低沉,云淡,村庄一片清丽,雨过之后,山深处的事物都显得幽静。
岩石上斑驳的苔藓湿润,钩辀树尾鸟声轻柔。
眼前看不见市井的喧嚣,才开始笑自己曾经追逐的名利。

注释:

  • 杖屦:杖是拄杖,屦是木屐,表示诗人出行的装束。
  • 划木叶:用手划动木叶,象征感受秋天的到来。
  • 天低云淡:形容天气清朗,云层低垂。
  • 村村好:村庄的景色美好。
  • 物物幽:万物都显得幽静。
  • 斑驳:形容岩石上的苔藓斑驳陆离。
  • 钩辀:指草木的枝条,形容鸟儿在树上栖息的情景。
  • 市朝事:指的是世俗的事务。
  • 利禄谋:追逐名利的谋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景纯,号倦云,宋代诗人,擅长写诗和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过的《又借韵小行》是一首极富画面感和情感的诗作。开篇以“杖屦寻诗问所由”引入,诗人以朴素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似乎在追寻诗的灵感,表明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接下来的“划木叶知秋”则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秋的到来,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天低云淡村村好,雨过山深物物幽”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中的意境如同一幅山水画,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静谧。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空气中的清新和宁静,心情也随之舒畅。

随着诗的深入,“眼前不见市朝事,始笑从前利禄谋”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在此刻,似乎在与自己过去的追求和挣扎告别,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想性。

整首诗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屦寻诗问所由:诗人以拐杖和木屐作为行走的工具,象征着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探索。
  2. 一天划木叶知秋:通过划动木叶感知秋天,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
  3. 天低云淡村村好: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色,营造出和谐的自然氛围。
  4. 雨过山深物物幽:雨后山间的静谧与幽深,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5. 斑驳岩头苔藓湿:对岩石和苔藓的细腻描写,增加了自然的生动感。
  6. 钩辀树尾鸟声柔:描绘鸟儿在树上轻柔啼鸣,渲染了静谧的氛围。
  7. 眼前不见市朝事:诗人远离喧嚣的市井,追求内心的宁静。
  8. 始笑从前利禄谋:对过往追求名利的反思,表现出淡泊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划木叶知秋”,用简单的动作比喻对季节的感知。
  • 拟人:如“鸟声柔”,将自然界的声音赋予柔和的特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杖屦:象征诗人行走中的探索与追求。
  • 木叶:秋天的象征,代表时光的流逝。
  • 村村:乡村的意象,表现出自然之美。
  • 雨、山:自然景象,表达静谧与幽深。
  • 苔藓、鸟声:细腻的感官体验,增强自然的生动感。
  • 市朝事:世俗生活的象征,诗人对此的淡泊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杖屦”指的是什么?

    • A. 拐杖和木屐
    • B. 书本和笔
    • C. 画笔和纸张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感知秋天的到来?

    • A. 看天空
    • B. 划动木叶
    • C. 听鸟鸣
  3. 诗中表达的心态是什么?

    • A. 追逐名利
    • B. 追求内心宁静
    • C. 对世俗的依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刘过: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隐逸的理想,而刘过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过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城西书事 和贡甫 秋日登圭峰瀑布岩 十四夜 游廓然楼 题飞来寺 厓门怀古 游圭峰 宿黄鸣谷鸣山洞 题厅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烟云供养 随时 包含惛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登高自卑 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相倚为命 餐霞吸露 月字旁的字 博关经典 单耳刀的字 丨字旁的字 翠消红减 边夷 尔许 鹿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