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7:50
一自西风起,愁看落叶黄。
学诗嫌韵窄,拟句爱更长。
树影全归月,苔痕半入墙。
夜深人语寂,罗袂暗生凉。
自从西风吹起,我愁苦地看着黄叶飘落。
学写诗时觉得韵脚太窄,拟定句子时更喜欢长些。
树影完全映在月光下,墙上苔痕也半隐于其中。
夜深人静,唯有寂静的空气,罗裙轻轻地感到一丝寒凉。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的落叶、月光下的树影、墙上的苔痕等意象,反映了孤独、思索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怀古与抒情主题。
金墀,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和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秋风起,落叶纷飞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引发对生命、时间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夜坐》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着,感受着秋天带来的忧伤。开篇的“西风”与“落叶”,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引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我反思,表现出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但又因“韵窄”而感到受限,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树影全归月”,“苔痕半入墙”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光下的静谧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敏感和细致的观察。同时,诗中的“夜深人语寂”更是揭示了内心的孤独,在这静谧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冷清和凉意,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突显了个体的孤独。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一自西风起,愁看落叶黄。
学诗嫌韵窄,拟句爱更长。
树影全归月,苔痕半入墙。
夜深人语寂,罗袂暗生凉。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忧愁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诗中“夜深人语寂”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