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08
云气接昆崙,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云气与昆仑山相连,雨水绵绵,天气阴沉。
羌族的孩子在渭水边玩耍,让过路的客人朝着河源方向去。
军营中的炊烟袅袅,山岭上有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我居住的地方秋天的草地干净整洁,正关上小小的蓬门。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其诗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深感国家的动荡不安与民众的疾苦,作品常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秦州杂诗》是杜甫流亡生涯中的作品,反映了他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对自然和人情的观察与思考,尤其在战争带来的动荡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所见的生活场景。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云气接昆崙”以宏大的自然景观引入,给人以一种辽阔的空间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时,情绪似乎也随之变得沉重,暗示着内心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思考。
“羌童看渭水”一联,描绘了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仿佛在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此相对的是“烟火军中幕”,这里则带出了战争的痕迹,展现了生活在军营中的人们的艰辛。
最后两句“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则回归到个人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种朴素和宁静。尽管身处动荡,但诗人依然保留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间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动荡时局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形象生动,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及对动荡社会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充分展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羌童”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孩子?
诗的开头“云气接昆崙”中提到的昆仑山象征什么?
诗中的“烟火军中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这些资料和分析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并体会其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