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择之赋枯木

《和择之赋枯木》

时间: 2025-05-06 17:42:53

诗句

阴崖虎豹露须牙,元是枯槎着藓花。

不向明堂支万祀,玄冬苦节未须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2:53

原文展示:

阴崖虎豹露须牙,元是枯槎着藓花。不向明堂支万祀,玄冬苦节未须夸。

白话文翻译:

在阴暗的崖壁上,虎豹露出它们的须牙,原来是一棵枯木上长满了苔藓。它不曾在明堂中支撑万年的祭祀,在寒冷的冬天,它的坚韧不拔无需夸耀。

注释:

  • 阴崖:阴暗的山崖。
  • 虎豹露须牙:比喻枯木的形状像虎豹的须牙,形容枯木的狰狞。
  • 元是:原来是。
  • 枯槎:枯木。
  • 藓花:苔藓。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朝会等大典的地方。
  • 支万祀:支撑万年的祭祀,比喻长久的存在或使用。
  • 玄冬:深冬,寒冷的冬天。
  • 苦节:坚韧不拔的节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阴暗崖壁上的枯木,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坚韧不拔、不慕虚荣的品质的赞美。诗中“不向明堂支万祀”一句,暗示了枯木虽不起眼,却有着不屈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阴崖上的枯木,展现了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诗中的“虎豹露须牙”形象生动,将枯木的狰狞之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不向明堂支万祀”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虚荣和外在荣耀的淡漠态度,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枯木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坚韧精神的赞美和对世俗荣耀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阴崖虎豹露须牙”,通过比喻手法,将枯木的形状比作虎豹的须牙,形象地描绘了枯木的狰狞之态。
  • 第二句“元是枯槎着藓花”,揭示了前句的真相,原来那狰狞的形状是一棵长满苔藓的枯木。
  • 第三句“不向明堂支万祀”,用典故表达枯木不追求外在的荣耀和显赫,不羡慕明堂中的祭祀。
  • 第四句“玄冬苦节未须夸”,强调枯木在寒冷冬天的坚韧不拔,这种品质无需夸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枯木比作虎豹的须牙,形象生动。
  • 象征:枯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不追求外在的荣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了对虚荣和外在荣耀的淡漠态度,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崖:阴暗的山崖,象征着艰难的环境。
  • 虎豹露须牙:比喻枯木的狰狞之态,形象生动。
  • 枯槎:枯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 藓花:苔藓,增添了枯木的生机。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朝会等大典的地方,象征着荣耀和显赫。
  • 玄冬:深冬,寒冷的冬天,象征着艰难和考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虎豹露须牙”比喻的是什么? A. 虎豹 B. 枯木 C. 苔藓
  2. “不向明堂支万祀”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追求荣耀 B. 淡漠虚荣 C. 赞美祭祀
  3. 诗中的“玄冬苦节”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冬天 B. 坚韧不拔的品质 C. 枯木的形状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对于内在品质的重视,对虚荣的淡漠态度。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咏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和择之赋枯木》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两首诗都通过自然界的植物来表达对坚韧品质的赞美,但张栻的诗更侧重于对虚荣的淡漠态度,而陆游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梅花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栻的文学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诸生携酒饮白沙醉中和答 其二 九日,与诸生暨桂龄、欢龄、喜龄南冈登高 九日寄怀刘经府 九日元兴岩登高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十首 其一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 其一 九日晦日坐雨示沈敬履 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四 九日约邃谷子饮邃谷子游胜果寺余二人不能从 九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发耸然 至字旁的字 短兵接战 卤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说古话 偏安一隅 重帏 二卵弃干城 递步哨 独到之处 毋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折节下谋士 墨汁未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