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1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14:29
原文展示:
湖南使者邵公召赴行在所寓客张某敬赋以饯行 张栻 〔宋代〕
公来使湘州,气象日淳美。 不为察察明,自谓平平耳。 未须跑原显,但使心如水。 傥无耳目蔽,庭户即千里。 顷闻上封章,便欲返桑梓。 其如矍铄姿,难着湖山里。 春风一札下,趣往勤觐天咫。 新渌渺沧洲,扬舲一何驶。 士方处远外,忧国抱蕴底。 宁应立君前,辅车有或柅。 煌煌四门开,侧席问民疻。 百虑原毕陈,高风泚余子。
白话文翻译:
邵公作为湖南的使者来到湘州,这里的气象日渐淳朴美好。 他并不追求明察秋毫的清明,自认为只是平凡之人。 不需要在原野上奔跑以显露自己,只愿心如止水。 如果没有耳目的遮蔽,庭院也能像千里之外一样广阔。 不久前听说他上书请求回乡,但他的精神矍铄,难以安居于湖山之中。 春风带来一纸诏书,催促他赶紧前往朝廷觐见。 新绿的湖水广阔无边,船只行驶得多么迅速。 士人在远方,心中忧国忧民,怀揣着深沉的思虑。 宁愿站在君王面前,辅佐之位或许会有阻碍。 朝廷四门大开,侧席询问民间疾苦。 百般思虑都已陈述,高尚的风范让后人敬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为湖南使者邵公赴京觐见而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邵公的敬仰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切,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理学思想和人生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邵公的赞美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理学思想和人文关怀。诗中“心如水”、“庭户即千里”等词句,体现了作者追求内心平静和视野开阔的理想境界。同时,诗中对邵公的敬仰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切,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公来使湘州,气象日淳美。
不为察察明,自谓平平耳。
未须跑原显,但使心如水。
傥无耳目蔽,庭户即千里。
顷闻上封章,便欲返桑梓。
其如矍铄姿,难着湖山里。
春风一札下,趣往勤觐天咫。
新渌渺沧洲,扬舲一何驶。
士方处远外,忧国抱蕴底。
宁应立君前,辅车有或柅。
煌煌四门开,侧席问民疻。
百虑原毕陈,高风泚余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邵公的敬仰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切,体现了作者追求内心平静和视野开阔的理想境界,以及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心如水”比喻什么? A. 心境平静 B. 心境激动 C. 心境复杂 D. 心境混乱
诗中“庭户即千里”比喻什么? A. 视野狭窄 B. 视野开阔 C. 视野模糊 D. 视野混乱
诗中“春风一札下”中的“一札”指的是什么? A. 一封信 B. 一本书 C. 一张纸 D. 一份诏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