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论诗三十首·十四

《论诗三十首·十四》

时间: 2025-05-07 10:18:08

诗句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8:08

论诗三十首·十四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出处殊涂听所安,
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
大是渠侬被眼谩。


白话文翻译:
不同的出处让人听到的安宁,
山林中怎么能贬低衣服和冠冕。
华歆一次出手金子随重,
大概是你我被外人讥讽。


注释

字词注释:

  • 出处:出身、来源。
  • 殊涂:不同的道路或出处。
  • :贬低、看不起。
  • 华歆:指华歆,东汉末年的名士,以豪爽著称。
  • 一掷:一次性地抛出,形容大方。
  • 渠侬:你我之意,指代他人。

典故解析:
华歆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名声和豪气常与金钱相关联,诗中提及他是为了表现出身与声望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伯恭,金朝诗人,知名于以古诗及词赋见长。他的作品常富有哲理,关注人事变化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金朝,元好问通过诗歌表达对文人身份与社会地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论诗三十首·十四》通过细腻的笔触探讨了文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关系。诗的开头提到“出处殊涂”,强调不同的出身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暗示出身并非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接着提到“山林何得贱衣冠”,表现出诗人在追求精神和内涵,而非表面的荣华富贵。诗中的华歆则寓意着那种即使在物质上有极大财富,仍然可能被他人所非议的复杂身份。最后一句“渠侬被眼谩”,更是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嘲讽,反映了文人在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元好问通过对比与反思,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具哲理的文人形象。诗中有对华丽外表的嘲讽和对真实内涵的追求,使得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处殊涂听所安:不同的出身让人感到安慰与安心。
  • 山林何得贱衣冠:在山林中,为什么要贬低衣服与冠冕的价值呢?
  • 华歆一掷金随重:华歆一次大方地抛出金子,显得极为奢侈。
  • 大是渠侬被眼谩:因此,你我可能被外人所讽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前后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身份与社会地位的探讨,表达出对世俗标准的反思,强调内涵与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出处:象征个人背景和历史。
  • 山林:象征自然与纯粹的内心世界。
  • 衣冠:象征社会地位与外在形象。
  • 华歆:象征豪气与名士风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歆”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A. 汉朝
    • B. 唐朝
    • C. 宋朝
    • D. 明朝
  2. 诗中“出处殊涂”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 A. 身份的多样性
    • B. 财富的重要性
    • C. 自然的美丽
    • D. 诗歌的形式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论诗三十首·十四》与《春江花月夜》在对比身份与自然的描绘上,前者更聚焦于社会地位,而后者则侧重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 除夜 君不来 与桐庐郑明府 将归湖上留别陈宰 陈式水墨山水 送镜空上人游江南 与清溪赵明府 哭胡珪 重寄金山寺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诚心诚意 威胁利诱 包含倦的词语有哪些 丽格 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鬥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盈则必亏 族葬 色厉胆薄 撞开头的成语 水字旁的字 借古喻今 摧枯振朽 鱼沫 包含很的词语有哪些 察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