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汴禅师自斲普照石 其二

《汴禅师自斲普照石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9:29:41

诗句

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

何年埋朽壤,此日睹青天。

古色秋烟重,哀音夜雨悬。

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

佛荫沦空劫,书林结后缘。

禅河一勺水,更拟就师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29:41

原文展示:

汴禅师自斲普照石 其二
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
何年埋朽壤,此日睹青天。
古色秋烟重,哀音夜雨悬。
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
佛荫沦空劫,书林结后缘。
禅河一勺水,更拟就师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过点化的铅仍然可以看见,坚硬的铁却容易被穿透。
何时将这些埋在腐朽的泥土里,今天却能仰望青天。
古老的色彩在秋烟中愈加浓重,悲伤的音调在夜雨中弥漫。
有刀可以切割玉石,却是镜子却不姓砖。
佛的荫庇在空中流转,书籍的森林结下了后缘。
禅河中的一勺水,更加渴望得到师父的传承。


注释:

字词注释

  • 点化:指通过某种方式使某物发生变化或觉悟。
  • :金属元素,这里用来比喻某种物质的状态。
  • 坚凝:形容物体坚硬且凝固。
  • 埋朽壤:指埋藏在腐朽的土壤中,象征没落和隐藏。
  • 古色秋烟:古老的色彩与秋天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哀音:悲伤的声音。
  • 佛荫:佛教的庇护或恩泽。
  • 禅河:比喻禅宗的深奥和智慧。

典故解析

  • 普照石:可能指某种具有启迪意义的石头,象征智慧和觉悟。
  • 佛荫:在佛教中,佛的庇护象征着超越世俗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允文,号仲明,金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词人,擅长诗歌及词作,作品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作者可能在反思人生与佛教哲学的关系,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智慧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用铅和铁的比喻,表现出形态与内涵之间的差异,暗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应学会超越表象,寻找内在的智慧。接下来的“何年埋朽壤,此日睹青天”,则表达了一种希望与觉醒,虽身处困境,但仍有可能仰望美好的未来。

诗中“古色秋烟重,哀音夜雨悬”透出一种沉郁的氛围,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而“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则让人联想到智慧与愚昧的对立,镜子反射出真实,而砖石则隐藏了真正的价值。最后两句“禅河一勺水,更拟就师传”则将整个诗意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渴求与追求,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与艺术性,体现了元好问对生命、艺术与宗教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点化铅仍见:铅经过点化后仍能被看见,暗示经过磨炼后的人生。
  2. 坚凝铁易穿:坚硬的铁却容易被穿透,表示外表坚固的事物也有脆弱的一面。
  3. 何年埋朽壤:反思历史,质疑过去的埋藏。
  4. 此日睹青天:今天能够仰望青空,传达希望与新的开始。
  5. 古色秋烟重:古老的色彩在秋烟中沉重,营造出一种怀旧之感。
  6. 哀音夜雨悬:悲伤的声音在夜雨中弥漫,表达孤独与忧伤。
  7. 有刀堪切玉:象征着智慧的工具,能够切出真理。
  8. 是镜不名砖:真实的东西与虚假的东西的对比。
  9. 佛荫沦空劫:佛教的庇护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逝。
  10. 书林结后缘:书籍的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11. 禅河一勺水:比喻禅宗的智慧,渴望获得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铅、铁、刀、镜等比喻人生和智慧。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诗歌节奏感强烈。
  • 象征:通过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智慧的获取与生命的意义,强调在困境中仍要追求真理与传承,体现了对佛教哲理的认同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潜能。
  2. :象征坚固与脆弱之间的对比。
  3. 秋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怀旧。
  4. 夜雨:象征孤独与悲伤。
  5. :象征智慧与真理的工具。
  6. :象征真实与虚伪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点化”是指什么?

    • A. 金属的转化
    • B. 生命的觉悟
    • C. 诗的修辞
    • 答案:B
  2. “何年埋朽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怀旧
    • B. 希望
    • C. 忧伤
    •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禅河一勺水”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流逝
    • B. 对智慧的渴求
    • C. 物质的追求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庐山谣》 - 李白
  2. 《静夜思》 - 李白
  3.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有对离愁的思考,但本诗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元好问研究》
  3. 《金代文学》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元好问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爱山堂 新栽德安牡丹,透根生孙,枝皆千叶种也,即 过杨二渡三首 筠庵晚睡三首 晚宿小罗田四首 午热 送刘觉之皈蜀 观蚁二首 其一 送伍耀卿监庙西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负来 巳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古结尾的成语 视险如夷 包含楷的词语有哪些 发榜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腮帮 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相关休戚 迁迟 工字旁的字 专页 积功兴业 攀今揽古 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