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0:28
《岐阳三首》
作者:元好问
突骑连营鸟不飞,
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
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
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
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
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
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
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
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
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
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
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
倚天仙掌惜空闲。
突骑连营,天空中没有鸟飞,
北风浩浩中暗藏阴谋。
三秦的壮丽河山在历史上无所谓今古,
千里之外的传言到底是真是假。
鲸鲵似的人在干涸的海洋中孤立,
明显是蛇犬般的铁山在围困他们。
穷困潦倒的老阮没有奇策,
只能空望岐阳,泪水湿满衣裳。
百二关河草木不再繁盛,
十年来的戎马生涯暗淡了秦朝的都城。
向西望去岐阳没有音信,
陇水东流传来哭泣之声。
野蔓有情地缠绕着战骨,
残阳在空城中何以照耀?
从谁那里细细地向苍苍天问,
为何让蚩尤再次出征?
九虎警惕地守护着秦关,
懦弱的楚国和孱弱的齐国在暗中窥视。
禹贡的土地划分推演了陆海,
汉家封疆尽在天山之上。
北风呼啸,悲笳声响起,
渭水潇潇中战骨寒冷。
三十六峰的长剑在,
倚天仙掌却珍惜这空闲。
元好问,字仲明,号天柱,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和学者。他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风格沉郁悲壮。
《岐阳三首》创作于金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岐阳三首》是元好问在动荡时代的抒怀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战乱景象的同时,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开头几句中,突骑兵的来袭和北风的呼啸,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着潜在的威胁。而“三秦形胜无今古”则反映了历史的流逝与沧桑,表明即使是壮丽的山河,经过岁月的洗礼,也难免沦为历史的尘埃。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老阮的孤独与无奈,强调了个人在国家大事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种情感在“空望岐阳泪满衣”的诗句中达到了高潮,泪水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中间部分对战争与社会动荡的描写,充满了悲壮的气息,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最后几句,诗人以“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尽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整个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岐阳三首》通过对历史的思考与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关怀与忧虑。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也反映了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
诗中提到的“突骑”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骑兵?
“岐阳”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蛇犬”是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