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6:44
锦箨初开玉色鲜,
烹苞葅脯尽称贤。
绝能加饭非无补,
浪说冰脾苦不便。
一日偶无慵下箸,
四时都有不论钱。
寒儒气味都休问,
准拟凌风作瘦仙。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竹笋刚刚冒出的美好情景,竹笋鲜嫩如玉,经过烹调后,味道鲜美,称得上是美食。虽然有人说竹笋的口感不好,但它却能为米饭增添风味,令人不舍得放弃。诗人偶尔懒得动筷子,但一年四季都有竹笋,不用担心花费。最后,诗人表示不必去追求那些寒儒的气味,自己只想在清风中做一个清瘦的仙人。
作者介绍: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字延之,号少游,宋代诗人,曾任职官员。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竹笋是当时春季常见的美食,诗人通过对竹笋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欣赏。
冯时行的《食笋》以竹笋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竹笋的美味。首联“锦箨初开玉色鲜”用生动的形象将竹笋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新鲜感。随后,诗人通过“烹苞葅脯尽称贤”,表达了竹笋在烹饪中的独特地位。接着,诗人用“绝能加饭非无补”反驳了对竹笋的偏见,强调其为饭菜增添风味的重要性。
在描写竹笋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态度。他表示即便偶尔懒得用餐,但竹笋一年四季常见,随时都可以享用,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追求清淡、超脱的生活理想,期待在自然中找到一份宁静与自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对竹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使用了比喻(“锦箨”、“玉色”),通过生动的形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竹笋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味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食笋》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竹笋的颜色是?
诗人对竹笋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时行的《食笋》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有对自然的描写,前者侧重于对日常美食的赞美,而后者则强调对自然景物的感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冯时行的《食笋》,并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然美与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