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荆公墓

《至荆公墓》

时间: 2025-05-06 18:25:19

诗句

一丈荒坟上,悠悠落日斜。

子孙来祭后,守墓扫松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5:19

原文展示:

一丈荒坟上,悠悠落日斜。
子孙来祭后,守墓扫松花。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丈高的荒草坟墓上,夕阳斜照着。
子孙们在祭奠之后,守着墓地打扫落下的松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丈:古代长度单位,约为3.3米。
  • 荒坟:荒废的坟墓,说明墓地无人照看。
  • 悠悠:形容时间或空间的宽广、缓慢。
  • 落日斜:夕阳西下,光线倾斜。
  • 子孙:后代,指死者的后代。
  • 扫松花:打扫坟墓上的松树花瓣,表现对先人的敬重。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守墓”与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尊重和孝道有密切关系,表现出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风貌。周文璞的诗风清丽、简练,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已故亲人的追思之时,表达对亡者的怀念与对生者责任的承担。宋代社会提倡孝道,家族祭祀活动频繁,使得诗人产生了这种情感。

诗歌鉴赏:

《至荆公墓》是一首透过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厚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一丈荒坟上”设置了场景,荒凉的坟墓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也暗示了人世的无常与逝去的生命。接着“悠悠落日斜”,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荒坟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对于生死的思考。

在第二联中,“子孙来祭后”,描绘了后代对祖先的追思,传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意。最后一句“守墓扫松花”则体现了对先人的责任与孝心,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遵循。整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丈荒坟上:描绘了坟墓的状态,突显了孤寂与被遗忘。
  2. 悠悠落日斜:夕阳的倾斜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3. 子孙来祭后:体现了对子孙孝道的传承,强调了祭奠的仪式感。
  4. 守墓扫松花:表现了对亡者的尊重与后辈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坟墓与夕阳结合,象征生死。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松花”象征生命的流逝与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现出对传统孝道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坟:象征逝去的生命,表现孤独。
  • 落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子孙:传承与孝道,体现人际关系的延续。
  • 松花:自然的变化,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孙来祭后”表达了什么? A. 对祖先的尊重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未来的期待

  2. “一丈荒坟上”中“一丈”指的是什么?
    A. 长度单位
    B. 年龄
    C. 高度

  3. 诗中提到的“松花”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生命的逝去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周文璞的《至荆公墓》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人情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逝者的怀念,而后者则关注社会的疾苦与生存的艰难,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夜宿合肥赤阑桥酒店 鹧鸪天 马湖泛舟分韵得帘字蛰堪命作异调当时未竟夜梦足之 鹧鸪天 鹧鸪天 其六十一 鹧鸪天 读行严秦中词草,感题 鹧鸪天 题顾氏景筠堂 鹧鸪天 自述 鹧鸪天 藤蓑词○藤蓑白沙隐服五首 其一 鹧鸪天 其二 暮游 鹧鸪天·莫笑闲身老态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江山半壁 彐字旁的字 善男信女 祈年殿 竖心旁的字 包含雷的成语 迁风移俗 一命呜呼 薏苡明珠 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搁笔 包含纫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作践 川流不息 府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