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6:22
鹧鸪
作者:周文璞 〔宋代〕
夜闻春雨来,浓绿净于洗。
有禽自南翥,自呼不能已。
岂非湘川下,或自东左起。
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
仍多忧其兄,宛转深树里。
汝兄今何在,荆棘日靡靡。
岂非囚空山,或已投逝水。
年深桎造化,波冷皮肉死。
鹧鸪谨勿痛,此系造物理。
吾若破析言,汝恨入骨髓。
风吹慈竹林,苔晕上深紫。
吾亦念故乡,日夜梦邻里。
不如各归休,阙月照西鄙。
在夜里听到春雨来临,浓绿的景色像被洗过一样洁净。
有鸟从南方飞来,鸣叫着却停不下来。
这难道不是湘江流域的鸣叫,或者是从东边或左边飞来的?
黄陵的地方看到了哀悼的妃子,白下的地方让我想起远游的游子。
我仍然担心我的兄长,他可能在深密的树林中徘徊。
你兄长如今在哪里,荆棘丛生的日子让人心烦。
难道他被囚禁在空山中,或者已经投身于逝去的水流中?
岁月渐渐流逝,造化的桎梏让生命变得冷漠。
鹧鸪啊,请不要感到痛苦,这都是自然的规律。
如果我将言语解剖,你的怨恨将深入骨髓。
风吹拂着慈竹林,青苔上绽放着深紫的光彩。
我也怀念故乡,日夜梦见邻里的人。
不如各自回去休息,明月照耀着西边的田野。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其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描写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鹧鸪》创作于春雨时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兄长、故乡的思念。诗中融入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
《鹧鸪》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全诗通过春雨的来临,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夜闻春雨来”引入,展现出春雨带来的新生与洗净,接着描述从南方飞来的鸟儿,似乎是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旅程。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兄长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如“荆棘”和“逝水”,分别象征着人生的困境与时间的流逝。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折射出对亲情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挣扎,形成了深沉而动人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表面上是对春雨的描写,实际上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对亲情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传达出深沉的哲理。
《鹧鸪》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周文璞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黄陵”指的是?
A. 黄帝的陵墓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个城市
诗中“汝兄今何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兄长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鹧鸪》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细腻,李白则通过简练的语言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但《鹧鸪》在自然描写和人生思考上更具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