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0:58
谢李辀再到
作者: 孟郊 〔唐代〕
等闲拜日晚,夫妻独相疮。
况是贤人冤,何必哭飞杨。
昨夜梦得剑,为君藏中肠。
会将当风烹,血染布衣裳。
劳君又扣门,词句失寻常。
我不忍出厅,血字湿土墙。
血字耿不灭,我心惧惶惶。
会有铿锵夫,见之目生光。
生光非等闲,君其且安祥。
这首诗开头描绘了一个平常的傍晚,夫妻二人却因心中伤痛而相对无言。尤其是贤人蒙冤,悲伤之情更是无以言表。昨夜我梦见了一把剑,心中为你隐匿着。也许这把剑会在风中烹煮,鲜血会染红我的衣裳。你又来敲门,我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辞回应。我不忍心出门,墙上已经被血字浸湿。血字永远无法抹去,我的心中充满恐惧。未来或许会有勇敢的人出现,看到这一切会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光芒并非寻常之光,希望你能安然无恙。
“飞杨”可能是指《离骚》中提到的“既替余以蕙纕,纭余以芳邻”,表达对离别的哀伤。贤人冤屈则与历史上许多被误解的志士有关,代表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氏,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作的深刻情感和尖锐的社会批判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的苦闷和对社会的关切,风格多变,常以讽刺和自嘲为特色。
《谢李辀再到》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诗作为对李辀的谢意,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不安。
《谢李辀再到》是孟郊用以表达自己情感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场景。开头几句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夫妻二人因心中的伤痛而无法言语,表现出深刻的孤独感和无奈感。接着,诗人提到贤人的冤屈,进一步揭示出社会的不公。这里的“贤人”不仅是对自己同道的哀叹,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
梦中得剑的意象,暗示着对抗和反抗的决心,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鲜血染衣的悲剧,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对于即将到来的勇士,诗人则是寄以希望,期望他们能够看到真相,带来光明。这首诗以其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深思,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夫妻情感的描绘、对社会冤屈的控诉以及对未来勇者的期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公正的渴望。诗中的悲伤与希望交织,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
诗词测试:
诗中“贤人冤”指的是:
A. 被冤屈的有才德的人
B. 夫妻之间的争吵
C. 朋友的离去
“血字”在诗中象征:
A. 快乐
B. 痛苦和牺牲
C. 友情
诗的最后一句“君其且安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恐惧
B. 希望与安慰
C. 愤怒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