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32
辩玉当看破石诗,泥沙有实即山辉。
都廛往往无真璞,误使人凭鼠腊归。
鉴别真玉应该透过石头的表象,泥沙中孕育的才是真正的山辉。
市井之间常常没有真正的美玉,误导人们往往带着鼠腊回家。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主题涉及对真伪的辨识,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物质与精神、外表与内涵之间关系的思考。
张先(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千舸,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风格清新婉约,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张先在宋代文人中有较高的地位,尤其在词风的推动上具有重要影响。
在宋代,士人对于物质与精神的认识逐渐深化。此诗创作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表达了对真与伪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这首诗通过对“玉”和“石”的比喻,展现了真与假的辩证关系。开头提到“辩玉当看破石诗”,透过表象去寻找真相,是诗人对事物认知的深刻反思。这里的“玉”代表着珍贵的品质,象征着人们内心向往的真实与美好,而“石”则是外表的假象或表层的东西。
接下来的“泥沙有实即山辉”进一步强调了内涵的重要性。泥沙虽看似不值一提,但其中蕴含的“山辉”,正是精华所在。这里反映出诗人对内在价值的重视,他认为真正的美好常常隐藏在不起眼的表象之下。
最后两句“都廛往往无真璞,误使人凭鼠腊归”,则揭示了市井繁华的虚假性。诗人通过“鼠腊”这一形象,讽刺了那些沉迷于表面繁华而忽视内在价值的人们。这首诗不仅有哲理性思考,也在情感上引发共鸣,提醒人们在喧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整首诗通过对真伪的探讨,传达出一种对内在价值的追求和对表面繁华的质疑。它警示人们要有辨别能力,寻找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
诗中提到的“真璞”指的是什么?
A. 假的玉石
B. 真实的美玉
C. 一种泥沙
D. 市井的繁华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B.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C. 生活的琐碎
D. 对爱情的思考
张先的《酬周开祖示长调见索诗集》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内在价值的追求,但李白更注重豪情与壮志,而张先则更关注对真伪的思考与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