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42
金陵三首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恃险不能久,六朝今已亡。
山形象龙虎,宫地牧牛羊。
江上鸥无数,城中草自长。
临流邀月饮,莫挂一毫芒。
这首诗表达了对金陵(南京)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依靠险要的地势无法长久,六朝的繁华已然消逝。山形似龙虎,宫殿周围却是牧羊的田地。江面上飞翔的鸥鸟无数,城中却是草木自生自长。诗人邀月而饮,不再挂念尘世的纷扰。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尤以诗、文、词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景。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之际。金陵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诗人通过对金陵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感慨。
《金陵三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金陵山水景色的描绘,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相结合,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开头的“恃险不能久”直接引入主题,强调了依靠险要地势的局限性。六朝的兴亡,成为历史的叹息,颇具哲理意味。
山形如龙虎,既描绘了金陵的自然风光,也寄托了对历史雄壮的追忆。接着,诗人描写了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却是牛羊在田中牧放,形成强烈的对比,强调了历史的无常与变迁。江边的鸥鸟和城中自生的野草,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事的荒凉。最后一句“临流邀月饮,莫挂一毫芒”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他选择在自然中寻找乐趣,而不再纠结于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金陵的深切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金陵历史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朝代?
“临流邀月饮”中,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饮酒?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梅尧臣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关注历史的沉浮与个人的感受,而李白则多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