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6:06
次韵罗端规二首 其一
作者: 张镃 〔宋代〕
世态从渠变,前山只么新。
关门便懒退,遇事少躬亲。
和我诗何益,知公道不贫。
两旬才识面,枉是自由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与无奈,前山的景色依旧新颖,而世态却随着人情的变化而改变。关上门后便懒于退去,面对事情的时候鲜少亲身参与。与我同写的诗有什么益处呢?即使知道公道,也不见得生活富裕。两个月的时间才认得你一面,实在是白白浪费了自由的身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贞,号翰林,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困境交织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世态的变化,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自我反思。
张镃的《次韵罗端规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对世态变迁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世态从渠变,前山只么新”对比了世态的变化与自然景色的常新,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逐渐疏离社会的状态,“关门便懒退,遇事少躬亲”,显示了对世俗事务的漠然与无力感。
诗的后半部分,“和我诗何益,知公道不贫”进一步表达了对现实的质疑与反思。尽管知道公道和社会的道理,但生活并不富足,似乎暗示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这种失落又在“枉是自由身”中得到了升华,诗人感叹即使拥有自由身,却依然感到无奈与孤独,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慨与思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世态与前山)、反问(和我诗何益)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社会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思考,体现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前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美好
b) 社会变迁
c) 个人悲伤
“和我诗何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诗歌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朋友的依赖
“知公道不贫”中的“公道”指的是什么?
a) 个人利益
b) 社会公正
c) 财富分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镃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前者更偏向于对社会的反思,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