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7:01
重过凤山高氏
屋负山陲晚,篱侵水泺秋。
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
逆数曾来日,遮留更觉稠。
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
重游凤山高氏,夕阳下的屋子依傍山岭,篱笆向秋水延伸。
勤劳的农桑使人自给自足,鹅和鸭又何必去寻求其他呢?
回想往日光景,时光让人更觉繁杂。
夜晚的歌声随风传来,令人兴致勃勃,仿佛满载而归于沧洲。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主要描绘了农家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感怀。
作者介绍:张镃,字君谦,号寄庵,宋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诗人重游凤山高氏时,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
《重过凤山高氏》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诗,诗中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农家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首句“屋负山陲晚”,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傍晚时分的山村图景,给人一种温暖而静谧的感觉。接下来“篱侵水泺秋”,描绘了秋天的溪流与篱笆交错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来表达自给自足的理想,生动地表现出农民的勤劳与安逸。最后的“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则体现了诗人在夜晚听到歌声时的愉悦心情,暗示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及对自然的眷恋,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强调自给自足的美好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镃
C. 杜甫
D. 白居易
“屋负山陲晚”中“晚”字的意思是?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鸭
B. 鸟
C. 牛
D. 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镃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强调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张镃更注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陶渊明则渲染了理想的乌托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