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58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二月时节,我披着厚重的皮衣走在芳香的树林里。
残留的雪色依然可见,百花争妍却没有人能与我同享这份心情。
踏青时光,青苔的影子淡薄,禁火令我心中愁苦加深。
我倾耳细听溪边的声音,黄鹂的鸣叫却迟迟没有出现。
“重裘逢二月”中的“重裘”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春天的寒冷。“踏青”是古代文人春季出游的活动,寓意春暖花开之时的愉悦。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子瞻,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尤其以其诗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袁枚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春寒》创作于春季,正值温暖与寒冷交替的时节。诗中描绘了春天的寒意与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首诗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氛围,文人雅士在春日踏青时的心境。
《春寒》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袁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寒冷与自然的美丽。这首诗的第一句“重裘逢二月”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的春天,皮衣的厚重与二月的寒气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视觉与触感上的冲击。接下来的“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则进一步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尽管春天的花朵争相开放,但他却没有与之共鸣的心情,反而显得有些无奈和孤独。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中,踏青的欢愉被“苔影薄”与“禁火”的愁苦所冲淡,表现了春寒带来的无奈和抑郁。最后一句“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中,诗人试图通过倾听自然的声音来寻找内心的安慰,但黄鹂的迟到又让人感到失落,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迟缓与不尽如人意。
整首诗通过春寒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以及在春天到来时心中的复杂情感。袁枚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以春寒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期待与现实的失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人在春暖花开之际,感受到的却是春寒的无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诗中“重裘”指的是什么?
a) 薄衣
b) 厚重的皮衣
c) 雪衣
答案:b
“百花无竞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兴奋
b) 孤独
c) 争艳
答案:b
诗中“倾耳碧溪畔”暗示了什么?
a) 诗人正在倾听自然的声音
b) 诗人正在捕鱼
c) 诗人在唱歌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