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3:01
庐山折桂一枝
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
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
幽人领此妙,况寄虎溪曲。
花放怯衣单,只叹岁时促。
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
风中的露珠使树叶随风飘荡,悬崖和山谷中弥漫着清幽的气息。不知道月光下的花,经历了多少次的风雨,才得以绽放。深山的秋天来得很容易,花香的味道真是超凡脱俗。隐居的人领略到这种妙趣,何况是寄情于虎溪的曲子。花儿开放时,因衣衫单薄而感到害怕,只能叹息岁月匆匆。折下一枝花放入瓦瓶中,夜晚欣赏却少了美酒的陪伴。
董嗣杲,字千龄,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卒年不详。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富有哲理性,擅长于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庐山,诗人借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庐山折桂一枝》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诗,诗人在优美的庐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开篇以“风露木叶飞”引入,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树叶在清风与露水的滋润下欢快地舞动。接着,诗人提到“崖谷清气足”,展现了庐山独有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一句,通过对花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美的赞叹与思考。此句中“月中花”象征着美好与清幽,而“破粟玉”则形象地表现了花的娇美,表明诗人对月下花景的迷恋。
随着诗歌的深入,“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诗人指出深山的秋天来得轻松,而那股香气则显得格外珍贵和独特。这里不仅表明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收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的恋恋不舍,又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高雅情趣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风露”是指什么?
“几番破粟玉”中的“破粟玉”代表什么?
诗人的情感基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