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43:29
原文展示:
心将积雪欺,根与白云离。
远寄僧犹忆,高看鹤未知。
影交新长叶,皴匝旧生枝。
多少同时种,深山不得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松的深切思念与无奈。诗中提到“心将积雪欺”,意思是心中积压着深厚的孤独和思念,而松树的根却与白云相离,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尽管远寄给僧人,仍然对这棵松树充满怀念,而高飞的白鹤却无法理解这种情感。新长出的叶子与旧枝交错,显示出自然的轮回与变化。作者感慨同样在深山中种下的松树,却无法迁移,表达了对深山孤独生活的无奈与无尽的思索。
注释:
- 积雪:比喻心中压抑的情感,象征着重重的孤独和思念。
- 白云离:指松树的根部与白云相隔,表现出孤立无援的状态。
- 远寄僧犹忆:意为远方的和尚寄来的消息仍让人怀念。
- 高看鹤未知:高飞的鹤不知道人间的愁苦。
- 影交新长叶:影子与新长出的叶子相交,展现生机。
- 皴匝旧生枝:旧枝被风雨侵蚀,表现岁月的痕迹。
- 深山不得移:深山中的松树无法迁移,暗示命运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鲜为人知,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借景抒情,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身处深山之时,可能是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入思考。诗作反映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郑毂补阙山松》是张蠙以深厚的情感描绘松树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引发读者对孤独、思念与生命的思考。诗的开头“心将积雪欺”便以一种沉重的情感开篇,传达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接着通过“根与白云离”进一步强调松树的孤立状态,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而“远寄僧犹忆,高看鹤未知”则描绘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诗人借助白鹤的高远,反衬出松树的孤独与无法被理解的感受。最后几句“影交新长叶,皴匝旧生枝”则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绘,展现生命的轮回与不变,表达出对旧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孤独的内心到自然的反思,再到对生命的感慨,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哲理性与情感的共鸣。张蠙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将积雪欺:内心压抑的情感如积雪一般厚重,表达孤独感。
- 根与白云离:松树的根与白云相隔,象征孤立无援。
- 远寄僧犹忆:即便是远方寄来的消息,也无法抹去对松树的怀念。
- 高看鹤未知:高飞的鹤对人世间的愁苦毫无所知,反衬出孤独的境遇。
- 影交新长叶:影子与刚长出的叶子交错,象征生机与希望。
- 皴匝旧生枝:旧枝被时光侵蚀,表现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 多少同时种,深山不得移:即使同样在深山种下的松树,也无法迁移,暗示命运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将积雪欺”,通过积雪比喻内心的沉重感受。
- 拟人:如“高看鹤未知”,赋予鹤以人类的情感,表现自然与人心的隔阂。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山松的孤独与内心的思索,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孤独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雪:象征心中的孤寂与沉重。
- 白云:象征自由与远离,反衬孤立。
- 鹤:象征高远与不知人间苦。
- 新长叶:象征生机与希望。
- 旧生枝:象征过去与时光的流逝。
- 深山:象征孤独与难以逃离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将积雪欺”表达了什么情感?
-
“根与白云离”象征了什么?
- A. 亲密关系
- B. 孤立无援
- C. 自由自在
- D. 归属感
-
诗中提到的“高看鹤”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B. 显示对人世苦难的无知
- C. 传达对生活的热爱
- D. 表达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
- B. 孤独
- B. 孤立无援
- B. 显示对人世苦难的无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酒与月亮的赞美。
- 《鹿柴》:通过山水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具有相似的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