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22
寄友人
作者: 张蠙 〔唐代〕
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
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
甸麦深藏雉,淮苔浅露鱼。
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问你我之间的情谊该如何维系,东西两地相隔,孤独地生活着。常常怀疑我们是否能再相见,反而导致了很长时间没有书信往来。田野里的麦子深藏着野鸡,淮河岸边的苔藓上隐约可见浮游的鱼。相思之苦让我无法与你相会,明月的盈亏变化又有几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月”常常用来象征思念与离愁。在古诗中,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
张蠙,字元之,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好友远行或因故未能相见的情况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
《寄友人》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开头两句“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孤单的感受。接下来,诗人通过“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写出友人之间的隔阂,思念之情愈加深厚却又无奈。田野中麦子与野鸡的隐喻,水边苔藓与鱼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隔绝,体现了深切的情感。最后以“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收尾,既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又将思念与月亮的盈亏联系起来,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与无奈,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刻与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西远索居”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思念之情,借助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张蠙的《寄友人》则更侧重于友人之间的情感,展现了思念的复杂与无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