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7:18
《洞仙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曾经和叔游山,并为他写了这首《洞仙歌》。在游玩罗浮山时,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有着宽大的眉毛和古朴的衣冠,和我叔聊起来,说我们之间应该有晚年的缘分。大概是因为这里的仙气萦绕,松树环绕,桂花满山,青翠的山峦看上去又没有路可通。费尽千辛万苦,画下了山水的美景,却又感到空山年末的萧条,幽静的山中,谁会来探访呢?我只想醉卧在石楼之中,任凭风雨肆虐。那位仙人似乎在琼海之上,与我握手,笑着说要带我去半山腰游玩。重重的山峦,飞流的泉水,洞府显得有些凄凉,我又觉得这位先生过于多情,怕夜半时分,罗浮山的景色会时常被云雾遮住。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涉及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
《洞仙歌》创作于辛弃疾游览罗浮山时,受到自然风光和仙人传说的启发,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洞仙歌》是辛弃疾的一首代表性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游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通过与老人交谈,象征性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仙的交流。
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描绘老人形象,传达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智慧。接着,描写了青翠的山岭与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最后,随着对醉卧石楼的渴望,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追寻一种超越现实的仙境。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既有对美好景色的陶醉,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复杂的人生观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和自我反思的情感。通过对自然和仙人的描绘,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跃然纸上。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的“窈窕”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醉卧石楼”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B,2-B,3-B
辛弃疾的《洞仙歌》和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辛弃疾更关注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超脱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辛弃疾的词更具细腻与哲思,而李白则显得更加奔放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