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仙歌

《洞仙歌》

时间: 2025-05-02 00:47:18

诗句

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为赋洞仙歌以遗之,同叔顷游罗浮,遇一老人,庞眉幅巾,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

”盖仙云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

费尽银钩榜佳处。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

_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

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7:18

原文展示:

《洞仙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曾经和叔游山,并为他写了这首《洞仙歌》。在游玩罗浮山时,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有着宽大的眉毛和古朴的衣冠,和我叔聊起来,说我们之间应该有晚年的缘分。大概是因为这里的仙气萦绕,松树环绕,桂花满山,青翠的山峦看上去又没有路可通。费尽千辛万苦,画下了山水的美景,却又感到空山年末的萧条,幽静的山中,谁会来探访呢?我只想醉卧在石楼之中,任凭风雨肆虐。那位仙人似乎在琼海之上,与我握手,笑着说要带我去半山腰游玩。重重的山峦,飞流的泉水,洞府显得有些凄凉,我又觉得这位先生过于多情,怕夜半时分,罗浮山的景色会时常被云雾遮住。

注释:

  • 庞眉幅巾:形容老人的外貌,庞大眉毛与传统的头巾。
  • 晚年之契:指有缘分的老朋友。
  • 青葱无路:青翠的山色,没有通往的路。
  • 费尽银钩榜佳处:辛苦寻找美丽的地方。
  • 窈窕:形容幽静的环境。
  • 醉卧石楼风雨:醉倒在石楼上,任风雨侵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涉及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辛弃疾游览罗浮山时,受到自然风光和仙人传说的启发,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辛弃疾的一首代表性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游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通过与老人交谈,象征性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仙的交流。

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描绘老人形象,传达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智慧。接着,描写了青翠的山岭与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最后,随着对醉卧石楼的渴望,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追寻一种超越现实的仙境。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既有对美好景色的陶醉,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复杂的人生观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讲述了与叔游山的经历,并为他索要一首词。
  • “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老人与叔谈论他们之间的缘分。
  • “盖仙云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带有一种无路可通的惆怅。
  • “费尽银钩榜佳处”:为寻找美景而付出的辛苦。
  •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感到空山的孤寂,思索谁会来访。
  • “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想要醉卧在石楼,任凭风雨来袭。
  •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与仙人相遇的幻境。
  • “叠嶂,卷飞泉”:描写山峦叠嶂与飞流直下的泉水。
  • “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洞府的凄凉,感叹仙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人间的理想境界。
  • 拟人:赋予山水以情感,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和自我反思的情感。通过对自然和仙人的描绘,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跃然纸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葱:象征年轻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无尽的可能。
  • 石楼:象征着一种宁静与避世的生活状态。
  • 仙人:象征理想与追求,隐喻着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辛弃疾
    • C. 杜甫
    • D. 苏轼
  2. 诗中的“窈窕”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女人
    • B. 幽静的环境
    • C. 高山流水
    • D. 飘渺的云烟
  3. 诗中提到的“醉卧石楼”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酒的热爱
    • B. 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C. 对社会的愤怒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洞仙歌》和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辛弃疾更关注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超脱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辛弃疾的词更具细腻与哲思,而李白则显得更加奔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黄山高 谒金门 寿高内翰 其二 秋兴 陋居五咏 其四 蒋径 满江红(谢孟使君) 击鼓行 寿何尚书 生查子(忆去秋抱病过冬,因赋此) 乙巳暮春初六日晚对新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垣堵 凉厚 生稼 沽开头的成语 寻消问息 麻字旁的字 铁壁铜山 甲第连云 大义凛然 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跌宕不拘 月字旁的字 产育 倾夺 同字框的字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