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25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
还又似,丰年玉。
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老子一生中,原本是拥有金盘华屋的。
然而我又想要那些寒士的万间宅子,眼前却显得突兀。
一只小船归来,轻舟划过,两位老翁清谈如白鹤般静谧。
如今我也爱自己的小屋,多有松树与菊花。
人们说这是荒年,只有谷物不丰。
其实也像丰年一样,收获颇丰。
何必在意,鲈鱼归来的速度。
野鹤在溪边留下杖履,行人墙外静听丝竹乐声。
问最近的风月,写过多少首诗,竟有三千卷。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永遇乐 其八》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正值国家动荡,辛弃疾心系国家与人民的困苦,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词以“老子”开篇,立刻引入对个人成就与理想生活的反思。诗中表达了辛弃疾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精神层面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开头的“金盘华屋”暗示了他曾经的富贵,而后对“万间寒士”的渴望则反映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与关怀。通过对比贫富,辛弃疾不仅仅在描绘个人生活的变化,更是在思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接下来的描写中,轻舟和老翁的意象,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安宁的生活,而“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则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词中的“荒年谷”和“丰年玉”对比,生动地表现了生活的无常与希望,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最后,诗人借助“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与艺术的眷恋,展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整首词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中,流露出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
还又似,丰年玉。
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怀,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常的深刻感悟。
辛弃疾的《永遇乐 其八》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财富
B. 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自然的向往
“金盘华屋”指的是什么?
A. 贫穷的生活
B. 富贵的生活
C. 自然的美景
D. 艺术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荒年谷”意味着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困苦
C. 美好的未来
D. 自然的和谐
对比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可以发现两位词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辛弃疾更多关注国家与社会,李清照则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