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03
春酒频开赤印灰,一尊忘我更忘骸。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
春天的酒频频开瓶,酒杯上的红印和灰烬满是,一杯酒让我忘却了自己,更忘却了身躯的存在。青山不过隔着二三里,恰似那高人呼唤我却无法到达。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高人”一词常常用来指代隐士或有道德修养的人,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是南宋时期的爱国志士,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他的作品风格豪放,常用豪情壮志与细腻情感相结合。
本首诗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渐衰微之时,诗人常常通过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透出一丝对高人境界的向往,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饮酒的场景,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春酒频开赤印灰”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欢快氛围与饮酒的乐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赤印灰”不仅仅是酒杯上的痕迹,更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的反思与沉醉。
接下来的“忘我更忘骸”,诗人通过酒的作用,表达了对自我与肉体的暂时忘却,这种忘却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对于人世纷扰的逃避与解脱。诗人希望通过酒来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仿佛能与高人对话,却又被现实的青山所隔。
最后一句“恰似高人呼不来”,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虽然理想的高人就在眼前,但却无法触及。这种距离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酒、山、人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状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春酒频开赤印灰”中的“赤印”指的是什么?
“青山只隔二三里”中的青山象征什么?